第 94 章(1 / 2)
('\t\t\t雾中血路作者:寒云01
正文第94章
雾中血路作者:寒云01
第94章
这时,有一位青年笑着说:
“丘逢清和左腾编的‘打倒周泰柏’之歌,已经跟着丘逢清去见阎王,在人间已成为绝唱。”
“不!我们还要唱,不过要改歌词。”有人提出新的创意。
“我说,‘打倒周泰柏’改成‘打倒丘逢清’。”
“也可改成‘打倒左腾’。”
这些倡议,引起人们开心地笑,忘形地笑!这时有位老人说:
“你们这些年轻人,光会说,你们谁有本事编首歌来唱呢!再说现在,土改正搞得热火朝天,贫下中农谁顾得去和你学唱歌呢?况且当前的斗争,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没有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年青人多做些正经事,不要强出头。”另一位长者附和。
二位长者说罢就往圈外挤,往镇上走。许多人也觉得无谓在这里消磨时间,也陆续往外走,不一会满岗遍坡的人群,很快就走得七七教处通知,他将调去海椰城府台师范学校当教务主任,家属已事先搬到府台师范学校了。第二天,程德恭亲自派车到大昌县城,接周泰柏到海椰城,直奔府台师范。浦裳梅和孩子已在宿舍里等候他了。
夫妻、父子,刼后重逢,抱头痛哭,不胜嘘唏!
浦裳梅说,由于家庭是地主,受到严密的管制,对于丈夫的生死讯息,一点都不知道,令她牵肠挂肚,日夜以泪洗脸。阿莲、阿权挂念父亲,对于父亲的苦难经常询问,她无法回答,只有母子抱头痛哭。幸好二位孩子很懂事,很乖,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路上就到收过的番薯地里,捡散落的番薯,回到家就争着帮她做家务,还不时安慰她。浦裳梅泣诉:
“要不是有这么二位孩子在身边,我恐怕早已崩溃,撑不下去了。直到那天珠溪中学来了一位姓何的学生……”
浦裳梅接着叙述何敦民来转告,丘逢清和柳从风被捕的消息。她说:
“这个消息太振奋人心了。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有事。因为几十年来你没有做过一件违背天理良心之事。孩子心中也很踏实了,日夜盼望,你这个狠心抛下我母子三人的爸爸。”浦裳梅泪水淋漓,回首往事,肝肠寸断。
周泰柏把妻儿紧紧抱着,他的男儿泪也潸潸而下。尽管二位孩子也是泪水盈眶,但阿莲却给妈妈抹泪,安慰她,阿权却替爸爸抹泪,并轻轻抚摩爸爸削瘦的腮颊。
“一切苦难都过去了。”周泰柏忍泪安慰妻儿。
浦裳梅抹干眼泪,给丈夫泡了一杯茶。二夫妻挨坐在一起,阿莲、阿权各取个矮凳,左右分别坐在父母的身边,头轻枕着父母的大腿。这是一幅夫刚妻贤儿女孝的全家福,可惜当时没有摄像机拍摄下来。
经过一番哭诉离情后,大家的心情都平复下来。浦裳梅要丈夫说说他在县监狱的苦难情况,周泰柏对所受的一切非人酷刑,都避而不谈,只轻描淡写地说两句,他不愿给妻儿更多的悲痛和伤害。他说:
“抓了丘逢清和柳从风,就撤除了我身上的脚镣、手铐。过两天就送我到县人民医院特护病房疗养。他们不让我回十三区,不让我给你们捎信报平安。说是怕引起社会的震蘯。公安局长和文教科长到医院探望我,告知我,是行署程德恭秘书长,亲自侦破十三区丘逢清制造的‘特务’假案和冤案。程德恭及时破案,解救了我和珠溪中学的一批师生。不久,行署文教科来函,调我到府台书院,并说对你们一切已妥善安排,叫我安心疗养。”
浦裳梅说:“不久前,凌如泉跟着吉普车到塘漥村来,说是你已调到府台书院,要我们收拾行李马上跟车到海椰城。我们到府台书院后,才知道你还在大昌医院疗养。安顿后,学校当局就安排阿莲、阿权到书院的附属小学插班继续上学。看来当局事先都把一切安排好了。”
“是的!程德恭一切都安排好了。为了我,他付出了一番心血。”周泰柏心中对程德恭无限感激。他知道程德恭到现在还没有和他见面,一定有他的隐衷,因为当前土改正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阶级斗争空前的激烈。我们也不希望像他这样好的干部遇到麻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