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大宋银行,纸钞盛行(1 / 2)

加入书签

('书第384章大宋银行,纸钞盛行

宋徽宗赵佶最适合头脑发热了。林

现在只适用于一场正常的交际情况。

而在这种交际情况下,只是单纯的属于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连接,你买西瓜,我卖西瓜中间,只需要交400块钱就可以购买一个西瓜。

这只是简单的日常交易,而且可并不是在这种日常交易中会永远地出现。

金银财宝,他们往往在一个高级的宴会中会曾经出现,比如说一场木材的运送需要汲取调动将近有400两的银子。

而这些银子。

就需要去当地的钱庄里面把它搞出来。

400两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还得装在货轮里,把各个都不能够压的变形。

如果温度一过高,这些银子变了形,到时候大家也就不认了。

所以整场交易就会变得非常的麻烦。

本来简简单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大型交货场所。

现在却全然变成了这副模样。

这些东西,货币也能够运行。

“好呀,即使如此,那朕就给你大力推广地下文武百官,我告诉他们从明天开始以身作则,带头使用这些钱币。”

宋徽宗赵佶的热情倒是有,不过脑子不够用。

这也没办法,他身为帝王将相而且是大宋朝历史上最惨的一位皇帝,能做到如此状况,接纳武松这种怪胎,已经算是不错了。

不求让他和武松一样头脑运转飞快,那简直就是太看得起他这个古代人了。

“皇上,臣的货币还有另外记事的方法……”

“哦,还有其他用法,可说来听听。”

像是听故事一样,赵佶又坐在了自己的小板凳上,双手扶着,脸颊听着武松在另外一侧细细讲来。

“当遇到大型中货之间的交流时,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能够简洁交流手段,这样我们的货物提升,量才会增加,交流运输能力才会增强.II。”

“而货币就能做到。”

杨哉小脑袋瓜子又多了奇思妙想的问题。

“那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去如果交易货币的话,那我需要带够足够的钱,比如说400两银子,那我需要带将近上千张这些货币,到时候那些钱财的重量说白了也和400两银子没什么区别吗?”

听得此话,宋徽宗赵佶点头不得不说,杨戳挑刺,他是天下第一。

但是武松早就有备而来,问清楚这些也是必然的。

否则在一个国家里边,实行新政皇帝什么都不知道的话。

那就等于,知道了个屁。

“对于这种处理方式货币当中还有另外一则东西叫做支票。”

宋徽宗不解。

这支票为何物?

他能代替上百两黄金的支出。

而且还能代替将近上千张银票的支出。

这也未免有点太过玄乎的吧,一张纸什么事都可以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