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1 / 2)

加入书签

('\t\t\t插队在黄土高坡作者:就是一俗人

正文第32章

插队在黄土高坡作者:就是一俗人

第32章

“扣不出来。”这时一个年轻的扣坯师傅凑过来说:“扣坯手快的,一小时也就扣两百,扣一千坯就得五小时,你五点起来,扣一千也得到十点,回家吃口饭,也得整一两小时坯子,下午上架,又得一两小时,再过泥,再磨场子,又得一两小时,这每道活都是重活,你吃得消?”

“怎么还得过泥呢?”王大力问。

那位扣坯师傅指着场子边上午的泥说。“那泥只是生泥,只了一下,将近晚上,才能过泥,明天早上好扣坯,这样明天早上的泥才能不干。”

“噢!”王大力和许加添这时看到,把坯上完架的师傅们,一个个都脱了鞋,挽起裤腿,用澄叉,把上午的土,一叉一叉地从这头翻到那头,又从那头一锹锹地翻回来,然后光着脚板上去踩,还有几个用铁棍抡圆了在抽泥,忙活一通后,便用澄叉将泥收拢,堆成一条半圆形的泥堆,用澄叉沾上水,把表面抹光,然后嘴里含上水,把抹光的表面再喷上水雾。

王大力,许加添照老师傅的样子把自己场子上的泥过完,表面抹的贼亮,还含上几口水,实实在在向抹光的泥堆的表面喷上。

他们干完这活时,其它的师傅都在用破锅磨自己的场子了,原来,每天扣完砖坯后,师傅们为了保证砖坯质量,都要磨一下场子的。

第二天早上,五点钟,许加添喝王大力就到了砖窑。

此时,天刚微微亮,砖窑上已有两三位师傅在扣砖坯了。许加添见一位师傅也刚到,正在用澄叉将大堆上的泥从一头铲起,堆了一个小堆,接着便扣起砖坯来。

王大力问:“为什么还要堆个小堆啊?”

那师傅说:“堆小堆,等于再过一遍泥,泥软了,手刮泥时好刮啊。”

“噢,原来如此。”王大力和许加添便来到各自的场子上扣起砖坯来,由于手生,往下刮泥时,常常忘了在泥堆边放的水碗中湿一下手,所以手上沾的到处都是厚厚的泥,不得不停下来搓掉手上的泥,再进行下一步,要不就是在沙斗子前,用带沙的手去揉淌汗的脸和痒痒的嘴角,弄得嘴里和脸上甚至眼睛里都是沙子,而扣在地下的砖坯呢,不是半块的就是缺棱少角,规格的,只有少数几块。。

这样,瞎忙活到九点多,扣砖坯的师傅们都快扣完了,他们只扣了一半泥的砖坯,数数,只是二百来块。

“算了,明天再扣!”许加添已经到水窑边准备洗手了。他这话一出,王大力看到,周围的窑工都用异样的眼光瞅他。

“这怎么了,明天再扣怎么了?”

窑头永昌恰好走过来,听见这话忙说:“这可不行,了的泥必须当天扣完,扣不完,泥干了,就不能用了,还得扔掉。”

“扔掉就扔掉呗,自当我白干了。”

“不光是你,你不要工可以,土是推土工推的,他们的工都是从砖坯里出,你扔了泥,砖坯烧了,他们的工也就少了。”

王大力见状,忙说:“我们扣完再回,扣完再回。”

许加添赌气说:“我们扣的砖坯也不整齐,不能用,扣多了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不烧,用坯子垒猪圈。”一个二十来岁的窑工说。、

在这个砖窑上干活的,出了三个男知青外,还有两个女知青,她们是徐风霞和赵卫红。他们不是干扣砖坯,也不是推土,而是背窑。背窑就是烧砖前将干了的砖坯往窑里背,叫装窑,烧成砖后,将烧好的砖,从窑里往外背叫出窑,由于背窑活累,妇女们一般都不愿干,但背窑工分挣的多,去地里的妇女一天最多挣七分,背窑的妇女一天挣十分,十分就是一个工,所以有些力气的,家里又有些困难的妇女,便干了背窑这个活了。

背窑像南方背孩子一样,用后背背,底下一块方木板,两块砖平躺并拢,从底下栓两道绳子,板上平躲挨着码两块砖,第二层也是两块,底下是竖着码,第二层横着码,第三层又竖着码,码个五六层,六七层,把绳子抽紧从背后栓在人的双肩上,人用双手从后背护着点砖垛,就可以备了背窑的都转一个帆布坎肩,前面短,后面长,是护住后背不让砖或坯磨坏后背。

徐风霞和赵卫红第一天背窑。她们像别的背窑的妇女那样将一个灰不溜湫的脏坎肩穿在身上,便觉得十分别扭,而且觉得脏坎肩上有一股馊味,好在她们挖过坟,起过猪圈,这股馊味也就没当回事。

砖坯码好,徐风霞只垛了四层,八块砖,本以为不重,别的背窑的妇女都背六七层,十来块砖呢,自己不必别人矮,岁数也正值年轻,有力气,可是往起一站,“呦,妈呦!”后背好像背了块铅坨,直直坠的自己差点没站起来,她使劲稳住身子,下腿肚子可不住地抖,这时,一个背窑的妇女告诉她,腰要向前弯点,这样才省点劲,她把腰弯下了些,艰难地迈出第一步。

赵卫红见徐风霞垛了四层,她也码了四层,赵卫红见徐风霞弯着腰背,她便也灵巧的很,背着砖一站直身体,也顺势弯下些腰,步子虽然有些晃动,但从砖坯背到窑里卸坯的地方,这四十来米的距离,总算走到了,一到窑里卸坯的地方,便把坯放到码窑师傅指示的地方,背上的砖坯一放到窑垛上,身子一下轻了好些,心情也舒畅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