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2 / 2)
温厚的赵云某次酒后竟然直率地问他,“丞相,你有没有爱过什么人?”
他只是反问这个以无欲无求著称的男子,“你呢,赵将军?”
赵云看着他笑,不久伏在案上睡熟。
他们看着对方慢慢老去,十年,二十年,始终在身边。
都是极寂寞极寂寞的人。
妻子在怀中入睡,瞻儿的摇篮安静地放在一边,满室白幔,炉中升起缓缓的烟缕。
他看着襁褓中骨血相连的婴儿,决定用力去爱他。他相信爱这个孩子是安全的,他不会死在自己之前。
只有被人无条件地真诚爱过的孩子才能养成完美的个性,与周瑜相处时诸葛亮无数次这样想。都督被吴国的所有人爱,那心态略近于宠,他微笑时周围每一个人的面孔都染上喜色,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令他开心。
他常常弯起嘴角,作为一种莫大的安抚,即使他的眼睛从来不笑。
他似乎明白诸葛亮能够看穿这一点,所以他们单独面对时周瑜放弃表情中一切令人愉悦的变化,显得阴沉。
“曹军以铁链连起了战船。”
“那便是天助孙刘联军。”
周瑜的神情在诸葛亮的笑容中没有变化,“若用火攻,需东南风。”
他忧虑时不皱眉,从不叹气,整个脸颊是平静放松的。以此为凭他从不将忧虑传递给他人,想知道他的情绪只有看眼睛。
诸葛亮长于此道。
“亮恰好略晓天象,能知何日东南风起。”
周瑜的眼神像野火般亮起,摄人心魄,仿佛那里驻扎着执掌无限杀伐的天魔。
他走到帐门前掀帘望向星火几点的大江对岸,“只待风起,教曹贼今生今世再不敢起侵吴之念。”
无尽的血在他声音中流淌,令诸葛亮觉得让这样的人降生于世,实为苍天之误。
那夜起他们每日登上江边的高台共观天象,在江风极寒时周瑜与诸葛亮分享自己猩红色的大氅。年轻的诸葛亮喜欢在冬天也穿着宽大单薄的衣衫,在风中飘飘欲仙惹人钦羡。周瑜举起披风的前襟,他在江东人士中算得高颀,但在祖籍北方的诸葛亮身边依然矮,所以遮挡诸葛亮肩膀的动作略微吃力。他看上去非常冷质,肤色至白如玉,令人错觉他缺乏体温,然而那氅子传递的温度就仿佛它的颜色本身,像燃烧。
其后的许多许多年,诸葛亮恐惧那种过于艳丽的颜色,像血,像赤壁的火,像周瑜无意识的温存。
周瑜站在赤壁江边望着对岸燃烧到顶点的漫天大火,对诸葛亮说,“——‘孔明’,‘孔’为‘极’,‘明’为‘光’,取这样名字的人是否专为此夜而生。”
无数人以为他的字意为狭光入隙,烛照幽微,周瑜却这样认真地、准确地念着……
孔明,孔明。
然而穷尽诸葛亮的一生,他也没有从口中发出过对等的声音,只在后来某些极为沉静的夜,在唇齿间无声地摩擦着气息,唤他,公瑾。
第3章
恋耽美
正文第3章
\t\t', '\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