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文化传承的困境(1 / 1)

加入书签

('

御书房内,气氛因龙若的话语而热烈起来,仿佛文化复兴的光明未来已触手可及。然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礼部侍郎陈老先生,却在众人激昂的情绪中颤巍巍地站起身来。他浑浊的双眼中透着一丝担忧,与这喜庆的氛围格格不入。

“陛下,”陈老先生的声音有些颤抖,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老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龙若示意他但说无妨,陈老先生这才缓缓开口:“老臣以为,文化复兴固然要创新,但更要注重传承。如今市面上,许多打着‘新文化’旗号的作品,实则粗制滥造,内容空洞,与陛下所期望的文化复兴,恐怕相去甚远啊!”

陈老先生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的热情。方大儒等人面面相觑,他们何尝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市井之间,说书人将英雄事迹改编得荒诞不经,戏班子为了博取眼球,随意篡改经典剧目,美其名曰“与时俱进”。这些现象,的确让他们这些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痛心疾首。

“陈大人所言甚是。”一直沉默的周诗人站起身,眉头紧锁,“外来文化涌入,固然可以带来新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但也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今,许多年轻人对诗词歌赋不屑一顾,反而对那些来自异域的歌曲舞蹈趋之若鹜,长此以往,我大岐的文化瑰宝,该如何传承下去?”

杨琴师和林画师也纷纷点头附和,他们这些年来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却发现收效甚微。年轻人更喜欢那些新鲜刺激的东西,对于传统的琴棋书画,反而觉得枯燥乏味。

龙若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她意识到,文化复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和挑战。她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却见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名内侍匆匆走了进来,在龙若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龙若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挥挥手示意内侍退下,然后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今日就议到这里……”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无奈,众人见状,也识趣地起身告退。

待众人离去后,龙若独自一人站在空荡荡的御书房内,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夕阳,心中五味杂陈。内侍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陛下,户部尚书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龙若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然而她眉宇间的阴霾却挥之不去。户部尚书的来意,她不用想也知道,无非是国库空虚,无力支撑她的文化复兴计划。

“宣。”龙若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户部尚书步履沉重地走进御书房,他低着头,将一本账册呈了上来:“陛下,这是今年的国库收支情况……”

龙若接过账册,随意翻了几页,脸色愈发阴沉。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如今还要拨款兴办书院、修缮古迹、奖励文化人才,无疑是雪上加霜。

“陛下,”户部尚书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龙若的神色,“并非微臣不愿支持陛下的宏图伟业,只是如今国库空虚,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龙若将账册扔在桌上,语气冰冷:“朕知道,你下去吧。”

户部尚书如蒙大赦,连忙告退。

龙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大臣们的担忧和民众的期盼。文化复兴,是她登基以来便立下的宏愿,她决不允许因为资金问题而功亏一篑。

“来人!”龙若唤来侍卫,“备马,朕要微服出宫。”

夜幕降临,龙若换上一身普通的布衣,带着几名侍卫,悄然离开了皇宫。她要亲自去民间走访,了解百姓对文化复兴的看法和需求。

夜晚的街道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龙若走进一家茶馆,要了一壶茶,静静地听着周围百姓的谈话。

“听说朝廷要兴办书院,还要免除贫寒子弟的学费呢!”

“真的假的?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可不是嘛,只是这文化,学了能有什么用?还不是要下地干活!”

龙若听着这些议论,心中五味杂陈。她明白,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温饱才是头等大事,文化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

“老板,结账!”龙若起身,准备离开。

“这位公子,您还没付茶钱呢!”老板笑眯眯地提醒道。

龙若这才想起,自己出门匆忙,竟忘了带银两。她尴尬地笑了笑,正准备解释,却见一名老者走了过来,将几枚铜钱放在桌上:“老板,这位公子的茶钱,我付了。”

龙若感激地朝老者点了点头,老者却摆了摆手:“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只是老朽斗胆问一句,公子可是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

龙若心中一惊,这老者目光如炬,莫非是看穿了她的身份?她不动声色地问道:“老人家何出此言?”

老者微微一笑:“老朽在朝为官多年,如今告老还乡,公子身上的贵气,可不是寻常百姓能有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龙若知道自己无法隐瞒,索性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老人家慧眼如炬,朕正是当今圣上。”

老者闻言,连忙跪倒在地:“老臣参见陛下!”

龙若扶起老者,问道:“老人家如何称呼?”

“老臣姓方,名大儒。”

龙若心中一动,这方大儒,莫非就是……

“陛下,老臣家中尚有一壶好茶,可否请陛下移步品鉴?”方大儒邀请道。

龙若欣然答应,跟着方大儒来到他的家中。

龙若跟着方大儒走进一间朴素的书房,房间里堆满了书籍,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古色古香。

“陛下请坐。”方大儒招呼龙若坐下后,便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儿,热腾腾的茶水和几碟精致的点心便摆在了桌上。

“方老先生不必多礼,今日朕微服出巡,是想了解一下民间对文化复兴的看法。”龙若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陛下有此心,实乃百姓之福啊!”方大儒捋了捋胡须,感慨道,“老朽曾在朝中担任礼部尚书,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只是如今世道纷乱,人心浮躁,想要重振文化,谈何容易啊!”

龙若放下茶杯,目光坚定地说:“朕知道这很难,但再难,朕也要做!朕已经决定,拨款兴办书院,广招天下学子,同时也要鼓励民间艺术的发展,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陛下英明!”方大儒赞叹道,“老朽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他顿了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不瞒陛下,老朽最近正在组织一场学者研讨会,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参加?”

龙若眼前一亮,这正是她想要了解的!“朕当然有兴趣,不知何时何地举行?”

“就在明日,城外静心寺。”方大儒回答道。

与此同时,在香火鼎盛的静心寺,慧禅师正与几位宗教领袖促膝长谈。

“诸位大师,文化复兴,并非一家一派之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慧禅师双手合十,语气诚恳。

“慧禅师所言极是,”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点头附和道,“我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也应该为世人所知。”

“阿弥陀佛,”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宣了一声佛号,“我佛慈悲,普度众生,文化亦是如此,当广为传播。”

几位宗教领袖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融洽。

“师父,师父!”一个小沙弥匆匆忙忙地跑进禅房,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方老先生来了,说是……”小沙弥凑到慧禅师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慧禅师听完,脸色微微一变,“阿弥陀佛,看来,明日的研讨会,会更加热闹了……”

第二日,龙若身着一袭青衣,微服前往静心寺。寺内,学者云集,气氛热烈。方大儒主持研讨会,他首先邀请龙若上台,将这位年轻的皇帝介绍给大家。龙若简短地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重视,以及对各位学者寄予的厚望。

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发言的是周诗人,他声情并茂地吟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盛世的期盼,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然而,他的发言却引来了质疑,一位年轻学者站起来反驳道:“诗歌虽好,却曲高和寡,于民间百姓而言,不过是阳春白雪,如何能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周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无奈地摇头。

随后,杨琴师弹奏了一曲古琴,琴声悠扬,令人沉醉。然而,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一位商人提出了质疑:“琴棋书画,不过是富贵人家的消遣,于普通百姓而言,解决温饱才是首要问题,谁还有心思去欣赏这些?”杨琴师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作答。

林画师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山水画,栩栩如生,引来阵阵赞叹。然而,一位老农却提出了质疑:“这画是不错,可对我们这些种地的有什么用?还不如画些耕种技巧,或者治虫方法来得实在!”林画师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面对学者们提出的种种问题,龙若陷入了沉思。她意识到,文化复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百姓生活相结合,如何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研讨会结束后,龙若将方大儒、慧禅师等人留了下来,继续探讨文化复兴的具体措施。“朕今日听了各位的讨论,受益匪浅。看来,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啊!”龙若感慨道。

“陛下,老朽认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教育,”方大儒拱手说道,“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方老先生言之有理,”慧禅师点头附和道,“我等宗教界人士,也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寺庙、道观等地开办义学,教授百姓识文断字。”

龙若听完,微微点头,心中却在思考着其他的可能性。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各位,朕倒是有个想法……”

喜欢引凤归,公主在逃中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引凤归,公主在逃中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