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2 / 2)
长安太极宫,广阔的太极殿之上,大朝会召开。
天子姬泽正座肃穆,声音清朗开口,“北地百姓民生凋敝,朕有意,减免北地三年赋税,休养民息,养回北地民力。”
——文武百官俱持笏躬身拜道,“圣人圣明。”
姬泽立在御阶之上,望着满朝恭敬的伏拜文武百官,心中生出志得意满之意。年轻的帝王借由此次大战将整个朝堂收拢在自己的手中,获得了前无与伦比的威权,上下臣子尽皆归心。。而他,将依据着自己心中的规划建设这个国家,朝着大周百年基业的道路走下去。
“各位爱卿,”姬泽开口道,“如今大周初定,朕打算重提民生重事,有意修浚旧朝漕渠。”
朝堂之上臣子俱都愕然。
关中乃都城长安所在之地,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但汉朝以来,渭水流量渐渐降低,泥沙亦愈来愈多,为解决关中财货运输问题,汉武帝曾经大发民工,在渭水之外修建一条漕渠。
前朝亦曾在汉朝故渠的基础上修浚漕渠,漕渠船运一度恢复盛状。后来历年动乱,此渠又渐渐被渭河泥沙淤堵。关中人口巨大,粮食生产却有限,丰年还好,一旦到了灾年,江南的大批粮食无法通过漕运运送入长安。偌大帝都陷入累饥无食的境地。大周历朝帝王频繁巡幸东都洛阳,便是为了缓解长安粮荒的局面,号称“就食”洛阳。
皇帝提出修浚漕渠,便是在前代漕渠基础上修浚。令大船能通行运输财货,提升长安的货物吞吐能力。论起来这项工程能联通江南和长安的货运通道,夯实关中核心地位,自然是益处深远。但工程浩大,耗损大量民力财力。
如今天下初定,皇帝意欲兴建偌大工程,从前朝臣多半会大举反对。但如今圣人刚刚取得大胜,虽则担忧,朝臣百官却敬畏天威,不敢激烈反对。
户部侍郎柳忱持笏上前,拱手委婉劝谏,“圣人心系民生,实乃民之大福。修浚漕渠公在万代,乃是大好事情,只是如今国家方才经过大战,民力尚有几分艰难。依臣之意,不若缓个几年。则诸事皆好。”
“诸位爱卿意思,朕明白。”姬泽不以为然,“只是漕渠事关关中民生根本,干系重大,若能早日贯通,则长安都城地位愈加稳固,愈加能发挥都城效用。朕意破除万难实现。此事险峻,须有朝中重臣总领督查此事,”
目视朝堂臣子,“哪位爱卿愿意领下此事?”
朝中一片安静,
尚书左丞崔郢犹豫片刻,目中露出毅然之色,持着笏板上前,“臣请命,愿总领此事。”
山东谋逆余波未平,崔郢作为清河崔氏旁支亦受一些牵连。心中自有盘算。
与其背负着这份因缘在朝堂上拼搏无果,倒不若暂且退出朝堂,望拼死一搏,通过主持修浚漕渠之事博出一条生路。届时携重修漕渠之功返回朝堂,说不得能开创一份新局面。
姬泽眸中闪过一丝激赏之色,“好!”赞和道,“朕将此事交托于你,盼崔爱卿早日毕尽其功,到时候将功报来,朕定将对崔卿予以厚赏。”
太极宫的夜晚灯火通明,甘露殿中,灯火通明,姬泽坐在御座上,心旌烦躁。
回到甘露殿,姬泽身心畅快,忽听得梁七变快步走进来,禀道,“圣人,延嘉殿那边传来消息,王氏,投缳自尽了!”
姬泽闻言面上愀然变色。
神熙二年,今上适龄,先太皇太后为今上择后,遍选诸家贵女择选了太原王氏的王二娘子。
王氏女贤良淑德,匹敌后位。但背后山东士族却欲壑难填,趁北地乱起圣人御驾东征的机会谋逆,与逆贼孙氏勾结,意欲令皇帝驾崩关东。与此同时扶持王皇后立宗室幼子为帝,垂帘听政,窃据大周政权。
事发后,山东诸氏尽皆获罪,王氏亦受到牵连,收缴皇后绶玺,软禁于延嘉殿。姬泽回宫后本该即刻处置,只是念及往日情分,不忍为之,暂时搁置。
然而废后消息迟迟未传出,传到西南,山东支系便又生蠢蠢欲动之心。
第50章
恋耽美
正文第50章
\t\t', '\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