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不详之兆(2 / 2)

加入书签

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才把繁复的程序走完。&/p&gt

当皇上冷子翀携手皇后准备走下祭坛的时候,忽然一阵大风刮来,吹起祭坛的纸灰,卷到了空中。&/p&gt

纸灰弥漫,瞬间眯了站得最近的皇上冷子翀的眼,皇后也好不到哪儿去,给扬了一头一脑的纸灰。&/p&gt

站在旁边的唱和官一时傻了眼。&/p&gt

冷子翀的大内侍官赶紧小跑上前去递了方帕子给冷子翀。&/p&gt

冷子翀没接,回头看着被大风卷着漫天飞舞的纸灰,心情沉重异常。&/p&gt

父皇,这还是在怪他吗?&/p&gt

底下众臣骚动,王爷、郡王、世子们都仰头看着祭坛,皇帝冷子翀的脸色十分难看,一时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说话。&/p&gt

“此乃不祥之兆啊!”太仪掌使一时没忍住,轻呼一声,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意识到失言,赶紧捂住了嘴巴。&/p&gt

可旁边已经有人听到了,侧目过来,太仪掌使白了脸,赶紧将头埋下。&/p&gt

“皇上?”大内伺官尖着嗓音颤抖的喊了一句。&/p&gt

冷子翀的眼里进了灰,眨了眨,嗝得生痛。&/p&gt

回头看被纸灰弄得狼狈的皇后,冷子翀伸了手:“走吧,皇后。”&/p&gt

皇后将手放在冷子翀手上,不敢说话,强撑着携手而下。&/p&gt

跪在地上的众人还是挺佩服冷子翀的这份镇定的,看着帝后携手淡定的走过,以为这个小插曲就这样过了。&/p&gt

不料,突然玉道两旁的柏树惊起一群黑鸦,扑棱扑棱,黑压压的飞过天空,响起刺耳的嘎嘎嘶哑叫声。&/p&gt

听的人心慌。&/p&gt

跟在帝后身后的内伺监们全都吓得瑟瑟发抖,皇后感觉自己脸上湿漉漉的,伸手一模,黏糊腥臭,大惊失色。死死咬住牙,侧头去看身旁的皇帝,只看皇帝绣着龙爪祥云的肩膀上,俨然两处可疑的灰黑。&/p&gt

大臣们发现了端倪,全部肃了脸,大气不敢出。&/p&gt

宗室的王爷,珺爷神色更为凝重,太仪掌使已经在发抖了。&/p&gt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p&gt

大内伺官带着所有内伺监的噗通跪了下去,把头磕的碰碰响。&/p&gt

冷子翀的脸已经黑得不能再黑,但他不能发火,窝着一肚子的气,顾着规矩,狠狠握着皇后的手继续往前走。&/p&gt

皇后当众出丑,又羞又恼又怕,感觉手都快给皇帝捏断了,看着他压抑着怒气的俊脸,只能忍了。&/p&gt

当晚,宫中牵连内伺三十余人,全部杖毙,大内伺官辍着后糟牙狠狠的把内伺监的一帮人狠狠教训了一顿,吩咐了人将宫中所有的扁毛畜生全给逮了弄死。势必不能在皇宫看见一根鸟毛。&/p&gt

皇后回宫沐浴了一个多时辰,将身上的皮肤都泡皱了,还是觉得心中不痛快。&/p&gt

皇上只来一起陪着敷衍的吃了晚饭,又去了丽妃宫里,气得皇后摔了一套茶杯。&/p&gt

身边的心腹内伺小监急急走来。&/p&gt

“娘娘,相爷给您带了信。”&/p&gt

皇后气得胸口痛,接过内伺小监手中的信打开一看,愣住了。&/p&gt

原本以为父亲是安慰她,不想父亲却说什么:黑鸦是吉兆,如今娘娘得了福气,且稍安勿躁,只管等着,万万不可轻举妄动。&/p&gt

福气?&/p&gt

皇后口中喃喃,反复的看手中左相送来的信,字里行间似乎还偷着股隐隐的喜悦。&/p&gt

难道今日之事,是父亲的手笔?&/p&gt

皇后吓得心猛跳。&/p&gt

赶紧把信烧了,按着一颗狂跳的心,夜顾不上埋怨皇上薄情,咒骂丽妃那个贱人了。&/p&gt

可,转念一想,父亲怎能驱动风鸟?这样做除了惹怒皇上,又有什么好处?&/p&gt

先帝祭祀这日发生的事儿,太过诡异了,这下不用太仪掌使开口,大家都能瞧出,此兆主凶,于是有人就上奏折建议,是否请得道高僧来宫中做一场法师!&/p&gt

皇帝冷子翀当众重扔了奏折,将上折子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居心叵测,散布谣言,罪该万死,直接把人拖了下去治罪。&/p&gt

回头又问了国师百里破风:&/p&gt

“国师以为,此事如何?”&/p&gt

百里破风扫了一眼给冷子翀震怒骇住的大臣们,淡淡的说:&/p&gt

“回皇上,这不详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如今风调雨顺,国运昌隆,些许巧合小事,完全不必放在心上。”&/p&gt

皇帝又回头望着大殿中的大臣们,咬牙切齿问:“众卿如何说?”&/p&gt

一时静默,皇帝已经表明了态度要淡化此事,谁还敢揪着不放。&/p&gt

聪明些的已经猜到了皇帝为何不愿承认这是不详之兆了,皇上这皇位本来就来的不光彩,偏偏是祭祀先帝的时候出了事儿,免不得会有人说皇帝德行不够,先帝不满。&/p&gt

如此,谁也不敢在说什么了。&/p&gt

左相低着头,听了国师百里破风给皇帝帮腔,冷冷一笑,心道:国师啊国师,当初不愿与本相同谋,如今,那位才刚开头呢!看你能蹦哒到几时。&/p&gt

接下来,似乎是应不详之说,盛京鬼魅怪事不断,宫中嫔妃一个接一个都病倒了,也不是什么大病,就是无甚精神,神思不爽,御医来看,也瞧不出是什么病,开了些养生方子让养着。&/p&gt

六月盛京大都督上奏,京中打架斗殴之事频发,一月之余发生了七八起命案,闹得百姓人心惶惶的,不安得很。&/p&gt

皇上冷子翀心烦意乱,暴躁不已,许久不见笑颜。&/p&gt

百官不敢拿先帝说事儿,私下都说应该是撞了邪了,照这样下去,怕得影响国运,还是得请大师来做法才行啊!&/p&gt

冷子翀不信邪,咬着牙不送口,也不许人提。&/p&gt

又几日,太后娘娘突然病倒了,也是一样的神思困倦,浑身无力,御医来瞧,同样瞧不出个所以然来。又拖了几日,太后病重,竟然糊涂起来,连人都认不清了。&/p&gt

皇上冷子翀松了口,终于请了白云寺的高僧来开坛做法事!&/p&gt

一连做了三天,不见效果,太后病得越来越重,冷子翀气得把奏折全给摔到地上。&/p&gt

这时,突然有人出来说:&/p&gt

皇上,或许是这些高僧道行不够,何不招慧空大师来?慧空大师肯定有办法。&/p&gt

冷子翀皱了眉:慧空大师云游去了,如今想招回却是来不及了。&/p&gt

太后已经连睁眼都费劲了,宫中甚至在准备大行之礼了。一想到这个,冷子翀就烦躁不安。&/p&gt

若是太后死了,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在这世间,在无一个亲人。&/p&gt

古人皆信命。&/p&gt

加之接连发生了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倒是难得的大家统一了意见,想要快快把这不祥给消除了。&/p&gt

看大家一愁莫展,讨论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法子,左相清了清嗓子,出来一步,装作关切的说:&/p&gt

“皇上,臣听闻慧空大师有名嫡传弟子,说是十世修来的佛子,佛心坚定。”&/p&gt

百里破风眼皮一跳,双眼骤寒,看向左相。&/p&gt

------题外话------&/p&gt

下午5点第二更&/p&gt

&/p&gt

正文第二百六十九章不详之兆

\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