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生活不易,萨拉丁叹气(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只是一次街头的偶遇,不过伊拉克略也不打算去多费口舌。

巴利安已经疯了,这并非什么疑问,而是一个事实。

两个月半月前的巴利安,身上染着血,手中的剑早已残缺斑驳。

这样一个人,领着军队冲入自己家中,勒令自己要去交出三千金第纳尔的时候,伊拉克略就晓得巴利安疯了。

他竟然要为了那些贱民们的命,把剑架在自己脖子上!

若非伊拉克略及时意识到,巴利安瞳孔中的疯狂货真价实,因而一句废话都没有。

怕不是,现如今伊拉克略坟头草都有三尺高了。

那种生死边缘游走、性命被他人操之于手的感受,可不是什么美妙体会。

事实上,哪怕是两个月过去后,伊拉克略也时常会从梦中惊醒。

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待巴利安的态度,理所当然的相当恶劣。

伊拉克略再度审视了一眼巴利安,然后看到了巴利安身后的伊莎贝拉。

然后冷哼一声,除去一句“巴利安,好自为之”外,便没有再多言。

但伊拉克略的这番态度,也向巴利安等人,宣告了这座城市并不太平。

然而在这么一个紧要关头。

盖里斯却找到了巴利安,直接坦言说道:“提尔城这边,需要你全权负责,短时间内,我可能没办法顾忌这里。”

现在的盖里斯与巴利安,正身处在一处书房中。

在二人之间的桌面上,则平铺着一张简略的地图。

地图上大致将眼下圣地的势力都标注了出来。

目前圣地区域,萨拉丁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吃掉了耶路撒冷王国大多数的城市港口,仅有少部分的堡垒依旧在坚守。

除去萨拉丁外,便是盖里斯的第二王国,占据了外约旦领、塔博尔山、提尔城三处。

整体而言并不连贯,但塔博尔山与提尔城,都是要害之地,不可轻视。

再往北,则又是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亲王国两处十字军王国。

最初的十字军国家一共有四个,其中最北的埃德萨伯国,早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前,就被萨拉丁的老东家也就是“赞吉苏丹国”给灭了。

也正因为埃德萨伯国的覆灭,才导致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浪潮。

目前眼下的局势有些类似当初,只不过这一次轮到了耶路撒冷王国被率先攻破。

萨拉丁、第二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亲王国,这四方势力便是现如今圣地漩涡中的四位棋手。

当然,就从人口来说,另外三个加起来,都不足萨拉丁的二十分之一。

盖里斯之所以要在今天、也就是刚进提尔城的第一天,便找到巴利安说这么一句话,其原因也正是如此。

“现在的提尔乃孤城,纵然可以借助海路从安条克那边取得粮食,从的黎波里那边得到援兵,但依旧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后方。”

听着盖里斯的话,巴利安也点点头。

“我知道你什么意思,外约旦那边是没法给我们提供太多帮助的。”

事实上,这一次的出兵,盖里斯已经把外约旦的家底给掏空了。

他带走了所有的火炮,以及70%的常备军。

以目前外约旦领地的状况而言,在接下来的相当长时间内,都需要以自保为主,自然无力再来援助提尔城。

“我们需要一个后方,需要一处能够生产火炮,能够获取生力军,并与欧洲产生联系的后方!”

当盖里斯说出这话的时候,巴利安其实已经清楚盖里斯在说哪里了。

巴利安将目光投到了塞浦路斯岛,就目前而言,最适合作为外援的势力,就那里最近。

“但艾萨克那家伙,会支援我们吗?”

塞浦路斯皇帝艾萨克,一位从东帝国手中,篡夺了塞浦路斯岛的野心家。

虽然他是也是基督徒,但就眼下天主教同东正教之间的关系,加上个人利益,这家伙是不太可能援助十字军的。

“塞浦路斯皇帝不会,但塞浦路斯的人民们会。”

巴利安同盖里斯相处这么些天,听到这话的时候,就清楚盖里斯这是打算主动出击了。

“需要多少人?”

“我、阿尔乔斯,还有几名帕拉丁,其实就够了,人不需要太多。”

听到盖里斯的话,巴利安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这不够吧?”

“已经够了,你要清楚,塞浦路斯是一处孤岛,而我则是一位【先知】。”

巴利安一时间,没特别理解盖里斯话语中的意思,他想不通孤岛和先知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但既然盖里斯打算亲自出面,并且宣称自己乃先知的话,那么这其实就是神的旨意。

下意识的,巴利安画了一个十字。

“但时间上怎么说?现如今萨拉丁大军集结,难道他就不会孤注一掷向我们发起进攻吗?”

“我是说,如果您不在的话,仅凭阿卡城内的这些士兵,面对萨拉丁海陆夹击,上万人的攻城时,想要守住城市,是不是太困难了些?”

有关巴利安的这个问题,盖里斯也给出了回答。

这个回答翻译成汉字就是一个成语,巴利安一听到那句话后,就意识到盖里斯确实有着出众的战略眼光。

“青黄不接。”

……

青黄不接,这个成语中的青指的是青苗,黄则指的是呈黄色的庄稼。

意为庄稼还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

也比喻新旧不能衔接或后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中断。

今天已经是1187年的最后一天了,再过一个夜晚就要来到1188年。

这是东地中海地区的初雨时节,意味着青苗长成,也意味着距离上一次丰收,已经过去足足七个月了。

别说萨拉丁的部队如何,便是那些种地的农户家中,如今都没多少余粮。

千人规模的军队调动还好说,万人规模的军团调动,则意味着便是去烧村,都烧不出足够多的粮食。

特别现如今,又是巴勒斯坦的冬雨时节,气温既冷又多雨,道路泥泞难以行军。

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淋雨,这种日子,就不是打仗的时候!

因此,在这个冬季,萨拉丁将他的军团分散驻扎了耶路撒冷各地,静静等待下一个适合作战的季节到来。

在这些日子里,萨拉丁在耶路撒冷城里,接见了一些溃兵。

这些溃兵,既有塔博尔山战役的幸存者,也有提尔城外战斗的幸存者。

因为这些溃兵们汇聚到耶路撒冷的缘故,有关这两次战斗的信息,愈发详实起来。

“你是说,他们具备了一种能发出巨响,并且能在一两百步距离上,杀伤你们的武器?”

听着这些溃兵们的各种不连贯的表述,萨拉丁眉头皱了起来。

“你们确定不是配重投石机?”

答案自然不是,因为按照溃兵们的描述,那种武器在短距离的时候,还能喷射出火焰与铁石。

几十名骑兵连带他们身下的马,在顷刻间就被射成千疮百孔。

这也是起初有关龙吼的传言来源,因为那种武器表现出的效果,犹如龙息一般。

这就让萨拉丁感到格外茫然,他难以按照这些溃兵们的描述,去还原出武器的原貌。

“你是说你们听见了爆炸,还嗅到了奇怪的味道?”

事情,变得棘手起来了。

一种新的、从未听过的武器、能够在近距离高效杀伤,并且还能惊吓到马匹,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萨拉丁在陷入沉思之后,将自己身旁的那些智者们集结到一起,然后商讨了许久。

直到他的一位顾问,提出了一种可能:“中国雪。”

“不应该是这种效果吧?”萨拉有些怀疑。

有关硝石的性质,阿拉伯人早在9世纪时期,就已经有过明确记载,表明他们进行过相关的试验。

比尔·伊本·哈扬和拉齐等人,便将硝石视为炼金术的重要原料。

本质上和中国炼丹道士整出火药区别不大。

但有关黑火药配方,阿拉伯人倒是没怎么去细致弄过。

结合硝石的特性,埃及的阿拉伯人可以配置出燃烧剂。

借助硝石配置出来的这种燃烧剂,是具备一点爆炸效果的,但那太过弱小了。顶多说帮助燃烧剂炸开,将着火的石油提取物,溅的到处都是,从而将城市点燃。

儒历1168年,麦格里齐围攻里,法蒂玛王朝的最后一位大维齐尔,为了抵御法兰克人的攻击,点燃了两万罐的石油,让大火烧了54天。

后世在旧开罗出土的文物中,便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火罐,其中不少便含有硝石,或者说存在火药的近似物。

阿尔哈迪镇的阿卜杜拉医生,由于在开罗混过,因此也接触过相关的知识。

只不过,阿拉伯人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因为硝石的助燃效果,他们的技术路线,某种意义上来说“点歪了”。

萨拉丁为了确定猜测,让人去取来一点硝石,点燃后叫那些溃兵们来嗅。

然后得到了一个答案:“有些相近,但并不一致。”

相近、意味着确实可能含有硝石,不一致则意味着缺乏了某种东西。

萨拉丁的眉头皱紧,他依旧想象不出,硝石、爆炸、以及隔着两百步造成杀伤之间的关系。

基于谨慎的角度,萨拉丁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探究一下,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此,即便现如今12月不是一个适合打仗的季节。

即便现如今青黄不接,

萨拉丁还是集结了一支三千人规模的部队,打算去提尔城看下情况,要为来年的大规模攻势做准备。一城一地的得失,并不被现如今的萨拉丁格外看重,但有关来年攻势能否一锤定音,却是萨拉丁必须考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