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0 章(2 / 2)

加入书签

江华整理好东西后,也凑近去一看,不由地大声叫‘好’。

张含歆白了他一眼道:“你也懂画。”

江华笑道:“虽不知道画,但好画还是会欣赏的,君瑜姐这幅山水画把‘自然’与‘道’完全统一在了一起,堪称一幅精典。君瑜姐做这幅画时,心中有所想,一气呵成。”

文君瑜的美眸出现一丝异彩,浅嘴微笑道:“还请江学弟谈谈对山水画的看法。”

江华看了看张含歆,见她也一副试目以待的神色,就笑道:“我那就献丑了,华夏山水画自唐宋以来,在华夏美术史上独占鳌头,成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就和影响是任何画种都不能比拟的,现遗留下来的历代山水画繁多,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山水画在华坛画坛上的这种成就是和中国的庄子哲学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不仅在山水画的形成、发展、成熟上,还是在山水画家的形成、发展、成熟上,我们都能看见庄子哲学对它们的影响。”

江华顿了顿,发现她们两个露出了侧耳倾听的迷人神态,江华不由微微一笑,用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形象由背景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的姿态登上华夏画坛,庄子哲学起着根本的作用,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自然的秀美,为山水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对山水画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以当时崇尚庄子哲学的清淡玄学风气的兴起。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杀夺的政治空气日益浓厚,部分知识分子产生了“末落”、厌世情绪。他们重新发现了庄子,崇尚“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听任自然”的庄子哲学,并以此为自己内在的精神支柱。他们消极避世,归隐山林,终日清淡玄理,追求安逸超脱的生活,象“竹林七贤”这类名士们,乐居于山林,沉醉于自然,是因为他们从山水中领略了玄趣,感受到了与道合鸣的精神境界,于是,山水形象大量进入诗歌和绘画中,使山水诗和山水画勃然兴起。”

江华停了下来,发现两双美目大放异彩的看着自己,不由的有点惭愧,他是借别人的观点为己用,自己不够是比她们多了十来年的前世经验罢了。

“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识体会自然,表现自然,使华夏山水画自始就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客观自然的再现,在中国山水画家的眼中,山水的美不在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道”,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一开始就写道:“圣人含道映物,贤人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这是对“自然”、“道”与山水基本关系的论述。画家在山水画形成之初的这种审美理念和审美情趣,以及对庄子哲学的态度,艺术家的这种简淡、玄远的美感、艺术观,奠定了一千五百多年来华夏山水画的基本趋向,使华夏绘画在世界上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系。”

分卷【会员上传】第二百君瑜插嘴道。

“君瑜姐,你也来欺侮我。”张含歆摇着文君瑜的手臂不依道。

“好,好,就等于我没说,这样怎行了吧。”文君瑜的头都差点被她摇昏,连忙表态道。

张含歆才放过她,转身对江华说道:“你真的不会绘画。”

“对山水画,我肯定画不出君瑜姐这幅《瑶池》的意境,但如果要是人物画,特别是……。”江华看了一眼张含歆,笑着道:“特别是像两位那样独特的美女,我认第二,还没有人敢认第一。”

“吹牛不要打草稿,天有多高,你的牛皮就有多大。”张含歆横眉怒眼对着江华道。

文君瑜的美目亮了起来。喜孜孜的道:“那有时间请江学弟给我做幅画。”

江华等的就是这句话,要不然他也不会强调他的绘画技艺了。

“君瑜姐,你还真的信他?”张含歆惊讶的道。

“我信,江学弟一脸的自信,对绘画有着自己惊人独到的见解,没有经过一定的实战那是不可能有这番见解的。”文君瑜的美目一直没有离开过江华那深遂如宇宙般的眸子,他是一个神秘英俊的男孩,深深的吸引着她,让她不由地想去亲切,弄个明白。

第240章

恋耽美

正文第240章

\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