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众口称颂,万家生佛,魏宁声明大振!(2 / 2)

加入书签

“所以也就劳烦何大人,派一些能够理清这里面事情的官员和小吏,随船同行。”

“务必要让山东一带的地方官员,确认接收粮食,然后妥善无误的发到灾民手上,才算大功告成。”

锦衣卫和文官集团各有各的长处。

盯梢、抓人,搞特务,天下间不会有比锦衣卫和东厂更牛的机构。

但是要论处理政务,文官集团的确更专业,只不过他们大部分时候只顾着自己而已。

……

有了南京镇守太监,和南京参赞机务兼兵部尚书的全力配合。

南京锦衣卫和文官集团简直是拉足马力,全面开动。

而几家江南最大的粮商,也如约践行了他们和魏宁之间所商定好的计划。

一艘艘大型的商船,从几家粮商的囤粮之地出发,组织起来一路逆水北上。

锦衣卫和南京文官集团也都纷纷驻扎船上,随船同行。

三方通力合作的情况下。

赈灾效率出奇惊人。

随着装满粮食的船只往返于两淮和山东一带,兖州府的各个县乡之间,层层递进般的稳定了下来。

而这一切仅仅只用了一个月!

要知道兖州府的面积其实不小,光坐船只把这些地方走一遍,估计都得花上个二十天。

这几乎就是几方势力联合起来,不带歇息,完全投入到了赈灾当中。

与以往大明王朝对各地赈灾的速度相比,如同天上地下。

而魏宁在赈灾过程当中的收获,远超他的想象。

为了能够尽全力帮助自己人,三方势力那叫一个拼了老命。

每到一地,在给灾民们发粮食之前,最重要的就是集中宣讲。

得敲锣打鼓的宣扬一下,是谁把粮食带到山东来的,又是谁让他们有口饭吃,这当中又花费了多大的艰辛代价。

总之魏宁被捧到了极高的地位。

而对于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灾民们来说,能够如此迅速的发到粮食。

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

莫大的恩德!

活命之恩,如同生身父母!

因此魏宁这位朝廷特使,目前担任五品官的魏大人,迅速在整个山东一带窜红。

众口传诵,万家生佛。

甚至不少人家中都给魏宁立起了长生牌位。

令人震撼!

……

入夜,魏宁披着个袍子,正在书房中看着从阳谷县送来的最后一份赈灾文书。

作为整个兖州府最西北的县城,阳谷县受灾程度偏轻。

而这里的赈灾文书送达,就意味着整个兖州府的赈灾已经可以宣告结束。

山东兖州府局势彻底稳定了下来。

“呼!”

长出了一口气之后,魏宁伸了个懒腰,正准备起身去睡觉。

突然!

“叮!”

久违的系统提示音,再一次于魏宁的耳边响起。

魏宁瞬间激动了!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