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挖角,互黑,国民校花(2 / 2)

加入书签

某人南巡前,深圳不过是广东的一个渔村,就因为某人大手一划拉,高楼大厦平地起,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增涨最快的特别行政区。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唐伯虎点秋香2》会找水军。

就像他说的,来都来了,抱怨也没什么用。

不找自身原因,反倒把责任推给同期上映的《那些年》…

于是,他来到顶楼王中君的办公室,把调查到的信息告诉王中君,同时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惊讶过后,苏晓华立即跟发行公司沟通,必须增加排片,宣传也必须跟上。

真的太疯狂了。

都奔四的人了,竟然还像年轻人那样一点不稳重,实在不该。

这篇长评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他们都认为像《那些年》这样的电影根本不配拿高票房。

“我们的电影昨天的票房只有431万。”

下午跑了两家电影院,影院里最多坐了四成观众,这还是提前发出消息他们要来宣传的前提下。

“滚,给我滚。”

看样子还是职业影评人。

听到这个数字,向大佬气得顿时拿起办公桌上,昨天刚买的水杯往秘书身上砸去。

这明显就是有人故意请水军搞的。

就在他们几个在商场宣传的时候,南都周刊发表了一篇贬低《那些年》的长评…

现在自己已经成名了,只要再拍一两部大热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巩固好地位,他就可以跟尚世影业提成立工作室的事。

…………

向大佬眉头瞬间皱起,第一天都还有800多万,第二天竟然降了百分之五十还多,只有四百多万。

此秘书非彼秘书,她早就想过离开中国星,可是自己离开后,向大佬绝对会在业内封杀她,让别的公司不敢录用她。

效果相当不错,很多人看完热闹后都愿意掏钱买票进电影院,还有的已经迫不及待的打电话跟朋友炫耀跟明星合照了。

就说富士康吧!

秘书昨天早上跟向大佬汇报的时候,向大佬大发雷霆把他最喜欢的杯子都砸了,秘书生怕他把火发在自己身上,汇报完后害怕得都不敢抬头看他。

于是,在陈新的建议下,临时改变了宣传方案,直接在商场中心宣传,而不是走进电影院宣传。

秘书是真有苦说不出,他们已经控评了,但是他们刚删几十条,一刷新,又有几十条新的。

除非自己许下他拒绝不了的好处。

那些正在谈恋爱的,或者还在暧昧阶段的,都愿意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场电影,特别是处在暧昧阶段的。

如果这样的烂片都能获得超高的票房,我敢断定,中国电影将没有任何未来可言。”

《唐伯虎点秋香2》是中国星时隔两年制作的电影,向大佬对它给予了很大的厚望。

而且上了年纪的还不要。

苏晓华都没几个钱,那些职业影评人,媒体记者就上赶着撰写贬低这电影的软文。

十一号,《那些年》上映的第三天,陈新和郑楷陈贺已经来到了深圳宣传。

想找条好评犹如大海捞针。

文章的最后,南都周刊还标明这篇文章转发自豆瓣,苏晓华看了看发表这篇文章的豆瓣网友,竟然是刚注册的新号…

想了很久,宗帅终于想起来公司最近启动的一个项目。

“一群废物,叫你们公关,控评,这点事都做不好,我养你们是吃白饭的吗?”

随着资本入侵娱乐圈,经纪公司只会是他的绊脚石,而不能成为他往上攀升的工具。

虽然骂《唐伯虎点秋香2》已经是这两天的常态,但并不妨碍苏晓华再火上浇油。

他肯定拒绝不了那个项目。

富士康自从代做水果机,想要进这个厂还得有人介绍(作者11年去深圳龙华分厂躲过难,真的很难进去),不然很难进。

受如此委屈,也只能躲在洗手间里默默掉眼泪。

才进入观众席,我就觉得不大对头,整个放映厅,似乎被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少女们包围了。

美滋滋…

“王总,以他现在的眼光,一般项目肯定看不上,唯独这个项目才能打动他。”

还找了一批水军,在几个论坛微博等地发差评。

都是一水的年轻人。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向大佬为什么会这么重视今天的新闻?

其原因,是因为二十一世纪威克影业是中国星旗下在内地的包皮公司,而这家包皮公司就是《唐伯虎点秋香2》的制作方。

自己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我无法想象要是我读高中的时候身后有个三好学生整天拿圆珠笔戳我背逼我算函数、背英文背不出来就一脸怨恨地看着我,我到底是会为了爱她发奋读书,还是直接转身反手给她一个耳光。

远在福州的陈新完全不知道华亿把注意打到自己身上来了,如果知道,肯定嗤之以鼻。

这里说的是单身狗。

这部电影,我给两个字的评价——烂片!

整部戏的剧情其实就是典型的偶像剧,只不过包装的比较完美,没有豪车,没有贵族之类的。

学习好根本就是反青春的,我这么说并无贬义,只是少年芳华,心甘情愿一心一意求分数还十分宝钗苦口婆心谆谆教导。

最后还有《危情谍战》。

可是她扮演的这个角色,沉闷到死,无聊到爆。

要不是影院方面事先安排了保安,可能他们三个身上的衣服都要被这些疯狂的影迷撕得只剩渣渣。

谁会在这时候找水军故意黑?

不用想都知道,只能是同档期上映电影公司找的。

那就没错了。

如果因为宣传不到位而让这部电影没有拿到该有的票房,她自己都原谅不了自己。

很快,公司同意她的意见,又拨了五百万来宣传。

地面,网络宣传一样不少。

“十一日,《那些年》女主角刘思思前往合肥宣传电影,影迷一致称他为国民校,还大举横幅叫着她所饰演的女主角名字沈佳宜。”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