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错把媳妇叫了娘(1 / 2)

加入书签

('\t\t\t1

民间老早就有句话,叫做“闺女随娘,儿媳妇随婆脚”。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

说是有一天,一个孩他娘在炕上一边缝棉被,还一边指导着闺女和面。

结果过了不一会,闺女便喊道:

“娘,面放多了。咋办?”

“加水。”

又过了一会,闺女又喊道:

“娘,水加多了,又稀了??????”

“傻丫头!再往里加面嘛,连这个都不懂!”

于是,闺女就去加面。不料面又加多了,娘又指导加水,结果闺女又喊道:

“娘,还是不行——水又多了,咋办?”

“那你就不会再加面?”

闺女争辩道:

“我知道加面!可面盆盛不下了!”

如此之下,孩他娘大怒,开口道: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傻蛋丫头!要不是老娘我把棉被和裤子缝到一起下不了炕,我非下去抽死你不可!”

由此想来,这也就难怪四奎把自己去丈人家帮秋称之为去考察丈母娘的做饭手艺,还说顺带估计一下自己未来的媳妇能有几下子了。

而四奎这样来说,是他临动身去丈人家之前跟三嫂玉淑开的玩笑.

当时,一见四奎这样说,玉淑由不得取笑他道:

“看把你美的!你一个连饭都还做不熟的人,凭啥资格去考察人家?再说,你能掐还是会算?当心看走了眼!嘻嘻。”

四奎却是一副大咧咧的神情,自吹自擂地:

“三嫂,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东西大街南北走,忽听街上人咬狗的事,这些咱算还没见识过.可要说到做饭,会说不会干、会尝不会办的人,那可是多着去了!嘿嘿,我就是其一……至于能不能看走了眼,这怎么可能呢?就凭我这火眼金睛,那树上的小鸟一翘尾巴,我就能知道它往哪飞,还有我能看走了眼的事?”

哈哈,四奎的牛皮这就算是吹出去了,可颇具讽刺意味,令人大跌眼镜、笑掉大牙的事情,已是在前面等着他了!

2

话说四奎:出了家来,一路脚步轻巧地便奔了丈人家而去.

一路上,心情惬意的他,面对这初次去豋丈人家的门,不用说,自然是一副兴冲冲的模样.有点激动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他并没有心神慌乱之感.

毕竟,这跟曾经秀芹的贸然登门那次情况不同___那次是事出突然,他真是有点儿像老母鸡被劈头打了一棍,一时间不免就有点转圈发懵.

这次却是大不一样;正如庄户人常说的那话——“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他这次是有备而来,丝毫不是秀琴那次的毫无心理和思想的准备,所以这次他也就说不上会有什么心神慌乱之感了。

用句四奎自己的话说,就是:

“不就是走趟丈人家吗?慌个啥劲呢?”

这次前去登门,四奎自信就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说能表现的让丈人老两口多么满意,至少也不至于像老娘们说的那话——到时候好节目没演好,连碗都刷不出来!

如今且说:脚步带着一股进行曲的节奏感,四奎来到了丈人家的门口。

一推院门刚要往里迈步,四奎一眼便看到丈母娘背对着院门口,正在门楼底下烙煎饼呢!

一向就嘴巴灵巧的四奎,一见眼前情景,他自然不会在这一点上丢分,随即便礼貌地开口问候道:

“娘,您忙着呢?”

让四奎万没料到的,是那烙煎饼的人___一当闻声回头来看他时,他这才一下真正看清了那位烙煎饼的是谁。

顿时,四奎的心里不禁就是“咯噔”一下,脸上不觉也就“腾”地一下发了红,心里话:

“坏了!这、这不是我媳妇吗?我这、??????”

这时再看四奎那穿着母亲的一身旧衣服、戴着母亲的黑盖头在烙煎饼的媳妇秋香,她显然也为自己“荣幸”地被未婚夫叫了娘而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尴尬与有趣;也是一看到四奎失误之下不禁表现出的那错愕的窘态而感到好笑——

这不,在回头看了四奎一眼之下,那秋香一时话倒没说,只是把脸一下扭了回去,忍不住“噗嗤”一下就失了笑??????

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