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我们一起走到最高处坐拥山河万里(1 / 2)
<p style="font-size:16px">始皇帝三十七年,皇帝陛下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巡,为了体察民生,为了威服四海,也为了游览大秦的山河。
嬴政生于邯郸,长于咸阳,可这大秦的疆土辽阔,他身为始皇帝,又怎么不想登泰岳、观沧海,一览这无限江山?
銮驾向东,除却一路的奔波外,始皇政还需要处理政务,每日上百余斤的竹简不得休息。
年近知天命的始皇政身体早已大不如前,那油灯点着,竹简上的字却看不分明,要躬下身来或是拾起竹简凑到眼前才能看清上面写得什么。
窗户关得不甚严,晚风吹了进来,嬴政打了个冷颤哑声唤了内侍将窗户关得严实些。
内侍关了窗,见陛下的模样又过来剪了灯芯,将远处的油灯又取过两盏来。
嬴政低咳了两声,内侍又取了毯子披在陛下的身上。
嬴政从这无休无止的政务里抽出了两分心神,视线移至内侍的身上,脸上多了两分笑意:“朕自平定四海以来,便有无数的方士要为朕寻长生之法,有炼丹的、有出海的……”
嬴政似乎想到了很有意思的事情,那眼角的细纹更深,脸上有几分病态的苍白:“你说这世上真的有长生之术吗?”
内侍跪地叩首答:“回陛下,奴婢见识短浅,不知这世上是否真的有长生之术,不过也从未见人长生过。
陛下是天子,命系于天,自然万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万岁啊,若真能万岁就好了,嬴政像是自嘲般的笑了声,摆了摆手:“罢了,你退下罢。”
“诺。”内侍应声告退。
因为郡县制,他动了士族的利益,他用军功奖惩将士,将土地分给了百姓而不是掌握在贵族手中,他统一的东西太多:度、量、衡、文字、钱币……
可百姓们不认同他们是秦人,士族们更不认同他们是秦人。
这需要世代的影响,而非一日之功。
他太迫切地想要看见自己理想中的强秦了,或许是过于急功近利了,七国的贵族蠢蠢欲动。
始皇帝的五次巡游是为了威服四海,途中欲要刺杀他的亦不在少数,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张良张子房的那次刺杀了。
秦三十六年,天有荧惑守心之凶象,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这是上天的预示还是人为?
嬴政更倾向于后者,借天象蛊惑人心是罪该万死。
他介意的又怎么会是所谓的“荧惑守心”,所谓的“天石预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他在意的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便有无数人蠢蠢欲动,等他死了以后扶苏还守得住这大秦江山吗?
他怕“始皇帝死而地分”一语成谶。
他夙兴夜寐却寻不到一个解法,他开始了他的第五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巡游示威。
他想要长生,可又何曾见过谁人长生?
这两年来,身体每况愈下,他不知还能撑多少时日,届时会将怎样的一个大秦交由后世子孙。
始皇帝骤然病倒在东巡途中,只能于沙丘宫中养病……
赵政旁观着始皇政的殚精竭虑、昼夜不眠,到后来连东西也吃不下了,他却还要关心国事,批阅奏章。
那执笔的手颤颤巍巍,在竹简上划下一道刺目的鲜红。
赵政想叫他去休息,可自己只是个看客,对方更瞧不见自己的存在。
这是始皇政的记忆,这是始皇政经历过的事情,这是始皇政的晚年……
陛下是天子,命系于天,现在天要他走了,在最后两日的时候,嬴政反而多了几分精神,他用了点膳,在布帛上写下他最后的诏书: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立扶苏为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而后将诏书封好,命人快马加鞭将诏书送至九原。
继而命内侍把赵高和李斯叫来交托后事……
秦九年,彗星见,或竞天。
嬴政于秦九年行及冠礼亲政,他的一扫六合平定四海的征途亦从秦九年伊始,那年的彗星划过了整个天空,是那样的光亮,那光亮照亮了整个人间。
秦王政三十七年,二十八年后,那光亮还是湮灭在了夜空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