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综民国(一)(1 / 2)

加入书签

('\t\t\t照例封印保存上一世情感记忆的诺澜,在经过连续两个世界的历练后,元神修为已经突破到出窍期,而留在现世的身体修为也到了元婴后期的临界点。于是,诺澜决定立即修炼冲关,她运起功法,方圆百里的灵气便犹如小溪归入大海一样涌入她的身体。

闹出的动静让半夜浅眠醒来的奶奶嘟囔了一句“又起风了”,翻个身就又睡过去,如果诺澜在这儿就可以看到一缕缕透明的灵气正通过呼吸进入爷爷奶奶的口鼻,一点点滋养着他们的身体。

阴阳交汇之时,恰逢诺澜冲关完成,天地间最为精纯的第一缕紫气被诺澜纳进紫府,同时紫府中与诺澜长相一样的迷你元婴脸上闪过一抹紫气,露出一丝享受的神情。

当诺澜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她这一次叫陆心萍,‘情深深雨蒙蒙’中女主角陆依萍的同母姐姐,那个从来没有正式出场却永远活在主角记忆里,十五岁便因肺炎去世的传奇女孩儿。

她的母亲傅文佩本是一位书香世家的小姐,只因偶然在街上被东北军阀陆振华撞见一面,便被抢回去做了八姨太,生了心萍和依萍两个女儿。

陆振华外号“黑豹子”,是北洋军阀之一,在东北地区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虽然是个马夫出身的孤儿,发达之后娶了九个老婆,却没有一个是正室夫人,这九个太太个个又为他生儿育女,他这一生有过多少孩子恐怕连他自己都弄不清了,而陆心萍却是陆振华最为疼爱的女儿,没有之一。

陆振华长相英俊不凡,抢的老婆又个个漂亮,这就难怪他的孩子们也都长得不差。而陆心萍生来便是这些女儿中最为美丽的一个,可这却不是她最得父亲疼爱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心萍生来便和陆振华埋藏在心里的那个爱而不得的初恋情人萍萍长得像,是他所有女人、所有女儿中最像的。

当然,这个真正的原因除了陆振华自己心里清楚,还要加上看过情深深雨蒙蒙这部民国剧的诺澜,也就是现在的陆心萍。

现在是民国十年,也就是1921年,虽然离东北沦陷还有十年,但是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日本侵华的影子了。诺澜穿越过那么多次,却从来没有到过民国,但是对于这段特殊时期,她早已经从历史书上熟悉的不得了了。

所以,诺澜适应了自己新的身份后,便考虑着怎么利用她现在的身份优势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做一些事情。

说起来,因为陆振华十分疼爱和保护诺澜,有什么好东西都想到她,诺澜在陆家的身份便十分特殊,就连他的姨太太们都不敢轻易得罪她。所以,即便是傅文佩软弱得像个圣母,也在陆家有了一席之地。

只要诺澜开口,真是要什么给什么,陆振华还从来不问缘由。就像是诺澜要求学习枪械,他便手把手的教她,诺澜要出门,他便派一个配枪卫队给她指挥,也不管这些事放在一个不满十岁的女孩子身上奇不奇怪、合不合适。

就在陆振华这样的纵容下,诺澜努力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和人脉,就这样过了六年,1927年,诺澜十四岁。

一天,陆振华对诺澜问道:“心萍,你觉得金总理家的七公子人怎么样?”

“金燕西?”诺澜诧异的问道。

一年前,在诺澜的影响下,陆振华的势力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被北洋政府授为将军衔,因为陆振华经常需要到北京政府处理事务,所以,这段时间诺澜带着傅文佩和依萍,离开了哈尔滨的那个满是女人和孩子的陆家大宅,和陆振华一起来了北京暂住。

诺澜也是这个时候发现居然有个姓金的总理,这里也是‘金粉世家’的世界,一个架空的民国,毕竟真实的历史上可没有一个姓金的总理。

同在上流社会,诺澜当然认识金燕西和白秀珠这些人高官子女,而且她和金家的八小姐金梅丽年纪差不多,是玩得很好的小姐妹儿呢。

而金燕西在她眼里也就是个身份家世好点的纨绔子弟,诺澜奇怪陆振华怎么会突然问起他,于是问道:“爸,你问金燕西做什么?”

“哦,我就是随便问问。”陆振华假装不在意的说道:“听说,他今天派人送了好些花给你。”

“花?”诺澜一听就知道陆振华是误会了。她今天是收到金燕西送的花,可这花是有原因的。

昨天,她带着依萍一起上街的时候被金燕西的人拦住了,就因为才七岁的依萍当时梳了两条辫子。虽然后来发现认错了人,是误会一场,可她也没给金燕西好脸色看。

后来她们进了街边的一家花店随便看看,谁知道金燕西也跟了进去,还非要买花给她说是赔罪。结果呢,说着说着金燕西就瞅着一个来买花的清纯女孩看呆了,之后更是追着人家跑了出去,连撞坏了花店的一面花墙都顾不上了。

其实诺澜也猜到这是怎么回事了。先是找有辫子的姑娘,接着又像失了魂儿似的追着人家姑娘跑,这是金粉世家剧情开始,金燕西遇到一见钟情的冷清秋的节奏啊。

免费看了一场戏的诺澜也不计较金燕西就这样跑了,虽然下着大雨也好心情的叫了车回家,谁知道第二天金燕西还真大张旗鼓的差人送了许多百合花到她家里来。这不,陆振华误会了。

看着陆振华探究的眼神,诺澜叫道:“爸爸,你想哪儿去了,我才十四岁呢。”

陆振华说道:“十四岁是有点小,可你要是喜欢也可以先处处嘛,反正现在的年轻人不都时兴什么自由恋爱嘛。”

诺澜撇了撇嘴,说道:“人家是总理家的公子,我可要不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