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杨家老屋(2 / 2)

加入书签

搬离杨家老屋,到何婆桥去发展,是我太祖作出的伟大决策。用如今的话说,这是与时俱进的创举。何婆桥一色青石板铺成,长度仅八尺,宽度不足五尺,浮在一湾碧水上,毫不起眼。但却是联结常德、汉寿两县的咽喉要道。我的曾祖率先在桥的西侧建起了一栋四缝三间带一偏的瓦屋,开设家庭旅馆,供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过客住宿、歇脚。尽管搬到何婆桥去发展,但杨家老屋并没有搬,稻田、麻园、橘林依旧。农商并举,解决温饱。1956年阳春三月的一个晴日,我的曾祖在何婆桥的家中吃了早饭,对我父母亲说回老屋看看。可到傍晚还不见回何婆桥。我父母亲就去看看,途中有人说:敬爷爷的鼾声好大。我父母走进老屋时,我的曾祖杨业敬那高大魁梧的身躯躺在金黄的稻草堆上,晚霞照到他的国字形脸上,一副睡得极安好的神态。他老人家就这样永远地睡去了。

我们自从搬离杨家老屋后,已搬了好几处新的地方,但我们几代人,逢年过节都要去杨家老屋,尤其是每年的春节、清明节,我们都要隆重的回到杨家老屋。因为我的曾祖、我的太祖就长眠在杨家老屋后的那片橘园里。我们去送火、扫墓。每逢我家有重大喜庆,我父亲还要带着我们去朝祖。1999年8月,我儿子被北京工商大学录取,我父亲就率领我们到这里举行盛大的朝祖仪式。我儿子、侄儿侄女们,每年的大年三十,无论天晴天阴,还是刮风下雪,都要到这里给祖上拜年,燃放各种各样的烟花鞭炮,点燃红绿黄白各式各色的纸片,这叫给祖先送钱。

我们四代人工作在世界各地,但我们的根在杨家老屋。始终记住自己的根,才算是有良知的人。如今,我儿子已拿到了萨里大学的无条件录取通知书,即将踏上留英之路。他说:他拿到工学硕士、博士学位之后,他会考虑回到自己的祖国,发挥所学之长。他的根在这里。他要回到根之所在地,壮大、结果。

2004年3月3日12时10分-13时50分

于长沙至海口的南航3906航班2c座位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书梦空间 http://www.shumkj.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