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突发(2 / 2)
江家镇以前叫江家村,分上江和下江,以洋溪为界,洋溪西北面的是上江,东南面的是下江,上江又叫村西,下江又叫村东。
后来高速路开通并且在江家村境内设了一个出口,江家村就日渐繁荣起来,外来户越来越多,尤其到后面撤村并镇,一些很偏远的小山村整个村子都搬到了江家村,就成了江家镇。
刘兴就是从镇西边的的西山水库边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搬到上江的外来户,高中毕业没考上,正好搬到镇上,就开了个小食杂店,结果食杂店就在江力家旁边,一来二去不知怎么地就和江灵对上眼了,两家大人也都知根知底,就这么平平淡淡的成了家,隔年有了丫丫。
因为店面就在旁边,所以江灵夫妻俩一天呆在娘家的时间反而比在自己家里时间要长,几乎都在娘家吃饭,要睡觉了才回家。
江力甚至经常调侃刘兴,怕是早就盯上了江灵了,所以才会把食杂店开到江家边上,否则洋溪沿岸的铺面那么多,怎么就挑到人流不怎么多的下江了呢?
每次刘兴都只是憨憨的笑笑不说话。
“还好,能混口饭吃,人流量少但店面也少,下江差不多一半人家的油盐酱醋都是店里面买,当初要是吧店开在洋溪边上,那店面就太多了。”
“那就成,反正田包给别人种每年的口粮不愁了,开个店也没那么累体力,再把自留地里种上菜,那平时吃的也就肉啊鱼啊要买,基本是自给自足有盈余了,将来等有丫丫大了些能腾出精力了,再看看有啥能赚的扩大下经营范围,丫丫的嫁妆也不愁。这两年有些不景气,现在大家都羡慕农村生活了。”江力也羡慕。
当然现在就不羡慕了,已经开挂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老妈和老爸都不说话,就听这两郎舅在那聊天。
正聊着,门外轰隆隆一阵响,然后有声音又喊:“华叔,开下门拿下东西。”
门又轻轻的吱呀一声响,就听江灵在推辞:“哎呀三哥,这也太多了。”
“我寻思着阿力在这个点回来,菜市场的摊位都已经收了,也没菜买,正好今天清塘抓住了这几条祸害乌鱼,趁还活着吃个新鲜,要放一晚上搞不好翻白就可惜了。”
江力听到提起他,就擦了擦手溜达出去:“哎呀,是三哥啊,还没吃饭吧,快进来,正好包扁食吃,嚯,这乌鱼可真肥,正好做个水煮鱼,三哥我带了点好酒回来,一会我们喝点?”堂前门口一个红塑料桶里养着两条乌鱼,三哥的手上还端拎着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有个大碗,碗里是饺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