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你怎么在这?(1 / 2)

加入书签

('虽说不是专业的工业建筑设计,但田青山本身对这些并不罕见的设备都有印象,知道占地有多大,需要挑多高。

而牛腾达也是多年经验,见识过不少的厂房,心里对厂房内设备及各个功能区心中也基本有数。

于是花了半天时间,俩人就算出来需要多大的厂房及配套。

“江总,这是我们粗算的,不过真要到设计,可能还需要专业的工业设计院的人来,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安全通道,消防等等的需求,我们甚至连有什么相应的国标都不知道,更别提设计了。”

不止这些,厂房设备多大,和设计产能有很大关系。

如果是每年十吨,随便在郊区找个独栋的远离其他建筑的平房,用简易设备就能搞定。

牛腾达和田青山两人按工艺算的是年产量十万吨的设计。

这个工艺以目前市场上需求,将将够用。

而且这个工艺他们也听到了江力在跟黄壮打电话的时候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那么就应该还有其他单位参与进来。

这么算,十万吨的设计产能确实是够用了。

江力却不认为够用,天河翼上的许多装备确实没用到电池,电池已经是被天河人边缘化的东西,几乎所有在天河翼上的设备全靠遍布于生活区的感应场供能。

可这种供能依旧需要备份,哪怕供能系统本身也有备份,许多重要的设备上依旧有电池和能量石,虽然有的电池终设备一生都没启用过。

感应场供能是第一顺位,备份感应场是第二顺位,能量石是第三顺位,电池是第四顺位。

文明与科技的进步将会使得越来越多的设备电力化及自动化。

以蓝星来说,一百年前的人能想到手表也可以用电池驱动么?

所以十万吨的年产量也只够汽车用。

家庭的扫地机器人要不要?以后也出现天河翼一样的机器佣人了要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