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袁术之谋,夺天之势(1 / 2)
('寿春。
巍峨正殿,百官林立,
头戴皇冠、身披黄袍的袁术,端坐皇位,贵气萦绕。
殿前一人,跪叩哭泣。
“明上,孙策贼子,忤逆犯上,竟遣徐琨强抢了丹阳,又令孙辅屯兵历阳。”
“吴景、孙贲也相继举旗投孙策去了。”
哭泣者乃是袁术所设丹阳太守袁胤。
本是世家贵子走路留香的袁胤,此刻灰头土脸,就连衣服上也满是泥垢,不知多少日未清洗了。
司徒杨弘愤然出列:“明上登基,本当收望于天下。”
“不曾想先有吕布贼子拒婚杀使,后有孙策贼子夺丹阳。”
“若不发兵讨伐,明上威仪,荡然无存。”
“臣杨弘,请明上先伐孙策,以定江东。”
大将军张勋出列驳斥:“禀明上,臣以为孙策只是小患,不足为虑。”
“对付此贼,只需利诱丹阳宗帅祖郎等人即可。”
“明上若是发兵征讨,反是在助孙策之威名,令江东豪杰误以为明上势弱。”
“彭城吕布,拒婚杀使,又与下邳刘备勾结;若不除之,今后必为明上大患。”
“臣又闻,曹操年初征讨张绣,几近身死。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虎将典韦皆阵亡宛城。”
“曹操新败,无力东顾。若此时兵向徐州,定可生擒吕布、活捉刘备。”
“臣大将军张勋请命,愿亲引步骑五万,替明上夺得徐州!”
张勋信誓旦旦,战意汹汹。
杨弘欲言又止,没有再跟张勋争辩。
反倒是纪灵出列反驳:“明上。刘备和吕布都跟曹操有生死之仇,宜结恩不宜结仇。”
“曹操新败,正是举兵许县的大好时机;若是举兵徐州,不仅恶了刘备和吕布,更给了曹操喘息之机。”
“更何况,去年康成公作保,三方罢兵言和。若今年又攻,必会激起徐州士民的怒气,这是不智之举。”
被纪灵一反驳,张勋当场就不乐意了。
杨弘是司徒,都没反驳我。
区区纪灵竟也在我面前论势?
张勋冷哼:“纪灵,若非你去年攻战徐州不利,又岂会让明上陷入今日窘境?”
“你害怕刘备和吕布,我却是不惧。”
“若你不愿去攻取徐州,就留在寿春守城,待我攻下徐州,你不许来分功。”
纪灵心中那个气啊。
就去年那局势,你上你就行?
我虽然没攻下徐州,可我也没损兵折将。
纪灵大声反驳:“大将军,刘备和吕布皆不可小觑。你如此自矜,若是败了岂不是挫了明上威仪”
“自古以来,要攘外,先安内。孙策骁勇,岂是祖郎等辈能对付的?”
“若祖郎败了,不仅损了财币又挫了明上威仪,孙策在丹阳吴郡等地必定民心大增。”
“孙策不除,即便得了徐州又能如何?”
“若多派兵去徐州,就无法除掉孙策;若少派兵去徐州,又会被曹操趁机抢夺。”
“你身为大将军,竟不懂安内攘外吗?”
张勋的权威受到了挑衅,对纪灵更是恼恨:“纪灵,我才是大将军,这里没你说话的份!”
“你去年让明上丢了脸面,明上没有怪罪你,你应该感恩。”
“明上乃天命之人,让吕布的女儿入太子东宫,乃是吕布的荣幸。”
“吕布贼子却拒婚斩使者,明上岂能受此羞辱?”
“区区吕布都能羞辱明上,我等威仪何在?明上威仪何在?大仲威仪何在”
一阵高语,纪灵顿时哑然。
虽然受袁术信任,但纪灵的出身和官职是比不上张勋的。
再加上张勋又特会来事儿,这一句句的都在考虑袁术的立场。
若不讨伐吕布,袁术就没威仪了。
这威仪,纪灵能补?
“大将军言之有理。”袁术徐徐开口,支持了张勋的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