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枝御前献策——王上臣处过关(1 / 2)
('“陛下,有关此患,您有什么想法吗?”刘玉枝问道。
“不瞒爱卿,朕打算引江湖势力对付桓王、勇王。”
刘玉枝听罢,叹息一声,“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主意是谁出的?”
“太傅,不过,这个方法乃是破釜沉舟之计,所以现在未曾实施。”
玉枝听罢,又是长叹一声,“幸好未曾实施,此计耗损国力,不是上选。而且一但引江湖势力攻击朝廷之力,桓王和勇王必会因外力团结一处。”
天武皇帝立刻拱手道:“还请爱卿指点迷津。”
玉枝意味深长地看着天武皇帝,“陛下,臣有下中上三策,不知陛下想听哪一策?”
天武皇帝正要说选择上策,可看见玉枝正盯着自己,天武皇帝心里一翻个,思索了一下,“爱卿,朕可以全选吗?”
玉枝听了这个回答,立刻笑了,“陛下,您还没有听具体是哪三策,怎么就都选了。”
“治理国家,岂能一计一策。”
玉枝点了点头,“陛下,臣的下策跟武盟主的有些相似,只不过反过来了,我希望陛下以桓王、勇王的朝廷之力对付江湖之力。”
天武皇帝一听,立刻笑了,“有什么区别吗?”
玉枝笑道:“陛下,朝廷之力,无非桓王与勇王,相对而言较为集中。江湖之力,却是一盘散沙。而且江湖上的势力,良莠不齐,陛下大可命令勇王和桓王去对付为非作歹的江湖势力,至于像天云观、玉佛寺这些名门正派,别说阻止了,帮忙都来不及。对于这些门派,陛下可以略加奖赏。如此一来,江湖势力就不会拧成一股绳了。”
天武皇帝听罢,摇了摇头,“爱卿不知道,太傅和我试过此招,但江湖虽是一盘散沙,但毕竟门派众多,最后的结果多半不了了之,而且在此过程中,无数朝廷干才死于非命,朕……”
刘玉枝没等天武皇帝说完,直接将一个小册子递给天武皇帝,“朝廷损失的,是桓王和勇王手里的干才,他们的爪牙被拔出之后,陛下,您的机会不就来了吗?这便是中策。”
天武皇帝打开册子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一份奏折,“科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