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柔之道(2 / 2)

加入书签

在面对竞争对手时,人应该明确真正的对手是谁?应与之竞争的是谁?要战胜的是谁?明确这一点,最后胜利的法宝是“不争而善胜”。

人都知道,胜利的获得是需要一种振奋精神的,而促成持续进步的振奋是来自于人对自己的有效控制,即“自胜者强。”所以真正的对手是自己,要竞争的就是阻挠自己成功的内心干扰,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弱点。

一门心思地想战胜对方,这就是“有为”,这决不是明智之举。

风云突变就会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之中,而导致心身内耗,患得患失,这反而不利于观地看问题和能力的正常发挥,不想去战胜对方,而是视自己为对手,不断地让自己内心保持清醒的状态,这就能有效克服自己的弱点,能冷静地与观变化相适应,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所以想成功,一定不要把注意力盯在成功和战胜对方上面,而是注意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静无为,对成功与胜利无所谓,以“无为”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而能“无不为。”

一旦你胜了,就意味着对方的不幸,故应用丧礼对待之。所以,以“道”的原则处事是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并不是不要胜利,而是并不把胜利看成至高无上的。

现实中,人不要总把胜利看得那么重,要给对手同样以必要的关怀,而给对手以必要的关怀才是真正成功者的风范。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成功者的风范并不是以胜利为唯一标志,就是处于下风,或失败了,仍然有着出自内心的坦然。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实这样的心态更是成功的心态。

很显然,这样的心态是建立在慈善和爱的基础上的,所以“不争而善胜”的本质还是人的内心慈善使然。

成功的定义是不是意味着挣更多的贝币,身居高位和手握大权呢?

在《道经》看来,这只是“胜人者有力”,并不一定代表成功,它可能还代表着为贪婪和冷漠所支配而带来的拥有,它可能是**的奴隶,因此不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

《道经》曰:“自胜者强,道法自然。”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是:住在别人不去的地方,不出风头,不突出自己,心情舒畅深远,经常给别人以仁爱,为人正直和蔼可亲,处事的能力很强,出动又善于选择时机,不与人争斗,所以无忧无虑。

一个达到这样境界的人难道不算成功吗?这是贝币、地位和权力所能够换得来的吗?

当人能够正确的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贝币以及时间时,这就是成功。

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思想就意味着“方而不割”和“自胜者强”;而正确地管理自己的贝币就意味着节俭,仁爱和富有远见;正确管理自己的时间意味着智慧、实干和值得信任。

这就是道德水平、情商、智商和能力非常高的人,这就是“道”的意义上的成功!

因此,成功最重要的标准在于拥有一个不随环境、贝币、权力、地位的变化,只属于心灵素质里的某种坚韧的东西。

能做到这点的人就是真正的圣人,尽管盲仙还做得不够完美,但他的心是足以强过五色天的。

(本章完)

\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