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2 / 2)

加入书签

南边是秦州,北面是京中方向,这两边都说不得还有人在前面等着截他,往东边,方党正在造反,他更不可能自投罗网,唯有向西迂回前进,设法回到京中。

舒州死了那么多人,瞒是瞒不住的,父皇肯定要派人出来寻找,他只要不离的太远,接洽到可靠的官府中人,就能跟随京中的特使回去。

庄扬波的姨夫既然在庆州府,便可以冒险一二。

刘祁也是少年,一直背着庄扬波很快就吃力到站不住,好在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街亭,有不少路人在歇脚,刘祁松了口气,将庄扬波放了下来,牵着他走了进去,找了个没人的角落窝着。

两个孩子到了街亭第一件事就是脱掉了脚上的草鞋,这草鞋不碰水还好,一碰水就无比磨脚,要不是脚底踩了硬石更疼,他们情愿赤脚走。

他们虽生的不错,可衣着一看就是贫苦人家的大人改了自己衣服穿的,浑身上下蓬头垢面,和乡野普通的小子也没什么区别,进了街亭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只是庄扬波一碰到脚就哭,引起几个人回头,也没更多的风浪。

刘祁一颗心提着,生怕其中有追杀他们的歹人,但见街亭的坐着的大多是行脚的商人和普通的赶路人,和他们一样避雨的,面色上放松了一点,但警惕之心却一点也没少。

庄扬波抹着眼泪捂着肚子喊饿,刘祁见躲雨的行人们大多拿出了自己带的干粮在啃,腹中一时雷鸣如鼓,羞的满脸通红,只能小声安慰庄扬波,其实自己也饿得够呛。

这雨一时半会下不小,坐在街亭里避雨的又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说着说着不免就开始扯起自己沿路的见闻来。

“你们听说没有,舒州地界好像出事了!”

“你怎么知道的?”

听到事情和舒州有关,刘祁立刻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我本来是要运货去舒州的,可是舒州有一段的驿道被封了,来回都有官爷把守,根本不给过去,可凶了!这不,我只好去庆州府看看,有没有相熟的生意人把我这点货收了……”

“可知道是什么事?”

有人好奇的问。

“听说是死了人,连路都染红了。我就是个走脚的,又不是官老爷,谁会跟我说啊。”那商人摇头,“死在驿道上,也是走了背时的。”

驿道也是有专门的军队维护的,每日都会巡视,所以但凡有点钱的,情愿花点钱买条路引,在驿道上通行,不会去走那些偏僻的小道,被贼人打劫了还是小事,许多山林里是真的有狼和老虎的,真是用生命在赶路。

“舒州出事没什么,你们听说没有,梁州也反了!”一个中年男人神神秘秘地说:“听说里面还有个王爷呢!”

“什么?”

“王爷?”

“王爷不都在京城和封地里呆着呢嘛,哪里冒出来的!”

“二,二哥……”这下庄扬波也不哭了,“他们在说什么!”

“嘘,别说话,听着!”

刘祁难得对庄扬波疾声厉色,心头升起不好的预感。

“我从梁州过的时候,梁州好几个县都反了,梁州本来贼寇就多,官府又不作为,前一阵子不到处抓方党抓方党吗?好几个县令和太守都被抓了,隔壁州的人反了,抢了官府的官仓和武库,这梁州一帮子人也跟着学,趁官府里没长官,挑了旗子反了,领着一大伙人抢了官府里的粮食和银子……”

那人说到这等敏感的事情,也不敢高谈阔论,压低着声音,表情有些不安。

“这梁州反了的头子有个诨号,叫霸王山,梁州多山,据说每个山里都有他的人,来往客商不花钱打点,就别想过梁州地界。这人抢了官府里的粮食和银子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干脆带着大批的人马,去投奔隔壁徐州的陈武去了!”

“哈!”

“嘶,陈家怎么可能收土匪!”

徐州的陈家也是大族,当初听到徐州也挑了旗子反了刘祁还十分吃惊。和那些因为连连灾荒买不起粮食而反的暴民不同,陈家数代经营,田地开阔,家中又一直有子弟出仕,不是什么穷困的人家,会反,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之外。

陈武举族反了,理由是当地官府盘剥太过,抢占佃户,致使他们大批田地无人耕种,赋税又重,他们有人有钱有地盘,很快就和方家搭上了头,虽然没有在一条船上,但要说没有什么“盟约”,那就是笑话了。

“陈家原本不会收土匪,好歹也是有名望的人家,但不知怎么就是收了。他收了没多久,陈家就对外放了话,说是秦王在他们手上,他们要保护秦王回京,要沿路官府行个方便……”

他摇了摇头。

“我都不知道哪里居然冒出来个秦王。”

有从京城方向来的行路人,立刻满脸得意地开口解惑:“你这就不知道了,还真有个秦王,就是当今天子的第二子,最近刚被封了秦王,出京就藩去了!”

“咦?真有?”

“怎么封王一点动静都没有?”

“是那位方……的二皇子?”

一群人小声地窃窃私语。

“二哥……”庄扬波看着刘祁铁青的脸色,不安地拽了拽他的袖子。“他们也许说的是别人?也许是别人冒名……”

刘祁默然不语。

“这些人沿路还在贴文书,我读书少,反正是看不懂,听别人说,这些人说京中的皇帝被三殿下给害了,还派了人去杀就藩的秦王。秦王死里逃生被他们救了,他们一路要护送秦王回京,要,要什么来着……”

他揉了揉脑袋,一拍巴掌!

“叫‘清君侧’!”

“胡说!”

庄扬波难以忍受地叫了起来。

刘祁见势不妙,连忙捂住庄扬波的嘴巴,傻笑着说:“不好意思,我弟弟小时候烧坏了脑子,总喜欢胡言乱语,勿怪!勿怪!”

见是两个一身破衣的少年,也没几个大人要特意为难他们,嘲笑了几句就继续高谈阔论。

“……这天下,要乱了。”一个老者感慨道,“安定了这么多年,好好的太平盛世……”

\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