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纵横捭阖抚漠北(上)(2 / 2)

加入书签

“跟你说过多少次,没有朝廷大臣在场时,唤朕兄长”,苏勒坦白了他一眼,又疑惑地问:“这便是你说的阿尔泰山金矿?怎么一点金子的模样都没有?”

攻占和托辉特部控制的那部分阿尔泰山后,苏穆尔找到了一座原属和托辉特部的金矿,矿上关押着许多矿奴,试着命这些人开采,产量居然还不低。于是,辽王殿下便美滋滋地向皇兄献宝。苏勒坦只是想用武力逼喀尔喀人就范,并不真想和他们打仗,占据优势后便偷了会闲,和弟弟一起研究黄金是怎样炼成的。这块砂岩长得的确不像金子。其实,苏勒坦误会了。因为地质构造,金矿普遍含硫,裸露在外的矿体经雨水长年浸润,会与硫化物结合产生酸性物质,进而令岩石变得酥脆有蜂窝状,形成用普通的锹铲便可挖据开采的氧化矿。有经验的矿工可以从这些氧化矿中找到含金的部分,老矿奴呈上来的这块,虽然外表没有金子的模样,里面其实真有宝。

“兄长莫急,待小弟给您变个戏法”,苏穆尔呵呵一笑,将那块矿砂还到老矿奴手中。

好个老矿奴,不慌不忙用锤子将矿砂反复锤碎,再用石碾子压成粉状,又放进注入水银的水槽中漂洗,黄金颗粒被水银裹住抓出,最后通过冶炼进行提纯并洗去杂质。洗啊洗,淘啊淘,硕大的一块矿砂终于提炼出几颗小米粒般的金子。

望着亮闪闪的几颗“小米粒”,苏勒坦感慨万千,没想到这个年代的金子这么难得!也难怪,身为帝王,钱来的容易,赏赐臣下金银,信手拈来,自然以为黄金易得,何曾体验过矿奴的艰辛!

“这么大的一座矿,年产黄金几何?又能盈利几何?”他喃喃地问。

“兄长,小弟命人估算过,此矿可年产黄金五千两,扣除成本盈利四千两,约合白银四万两”,苏穆尔笑呵呵地说。

他说的乃是黄金的市场价。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一两黄金合四两白银,不过市场上金银比价基本为一两黄金兑十两白银。有人测算过,明朝时1两银子约为人民币660元,四万两银子的纯利换成后世可折人民币2640万元。这笔钱,在富庶的江南算不得什么,扬州的盐商,一年进出百万两以上者,比比皆是。不过,在茫茫大漠,这绝对是一笔巨额财富。想当年,大明朝给林丹大汗的岁赏,每年也不过四万两。

苏勒坦笑了,“一年竟有如此多的纯利,难怪那和托辉特部舍不得放弃阿尔泰山”。笑归笑,善于搞活经济、注意农牧工商均衡发展的乾元帝财政实力比当年的林丹汗强得多,一年四万两银子的进项还不能让他欣喜若狂。他来这里主要是好奇,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开采黄金的,仅此而已。

“陛下,喀尔喀的使臣来了”,兄弟俩正说说笑笑,心腹爱将恩和巴图禀报。

“哦,喀尔喀来使了,可知是谁?”

“来的是车臣部台吉巴布、和托辉特部台吉杭图岱”。

“巴布?他不是我外甥吗?哈哈哈,朕正要和车臣部认亲戚,他们便主动送上门来了。妙极!”

“兄长,巴布好对付,可那杭图岱却难缠”,苏穆尔提醒道,

“嗯”,苏勒坦表示赞同,忽然话锋一转,“朕听说你在阿勒泰之战中俘获了杭图岱的三弟衮布伊勒登?”

“兄长圣明”,苏穆尔由衷地赞道。兄弟俩相互对视,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