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落凤台与狂风来(下)(2 / 2)

加入书签

巴哈纳部下的两万八旗,有一万五千是由满洲贵族的家奴组成,只有五千真正的满蒙汉八旗兵,编为三个甲喇四千五百人,另有五百人做为统率家奴的军官。此时清军入关不过十余年,家奴们很多都上过战场,有些还做过主子的亲兵,虽是仓促成军,战斗力并不弱。不过,这些人可不好搞,仗着背后有各自的主子撑腰,很是嚣张跋扈。巴哈纳虽然德高望重,也连续砍了好几颗脑袋,才镇住这伙人。为了提高这伙人的士气,善于带兵的巴哈纳还编造出卫国的莲汗在归化城藏有五百万两劳军银子和大量珍宝的谎言,刺激得他们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飞到归化城大抢特抢一番。苏勒坦听完眼睛一亮,“嗯,八成是这般。如此说来,这股清军是顺治小儿最后的机动力量,只要消灭了他们,他便再也抽调不出多少人马反攻矣!”

“奴才也这么认为”,哈达应答。

“清军的安北将军巴哈纳何许人也?”苏勒坦又换了个话题。

哈达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回大汗的话,这巴哈纳是爱新觉罗氏景祖觉昌安三哥索长阿的后代。此人年少从军,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参与过入关、讨伐张献忠、平姜瓖之乱等诸多战争,颇是了得。不过因为依附过多尔衮,伪帝顺治亲政后,将他搁置不用。奴才曾经想利用其和伪帝的矛盾招降于他,几番试探后,发现此人对清廷忠心耿耿,没敢实施”。

“嗯”,苏勒坦满意地捋了捋胡须,又问:“那位安北副将军达尔汉呢?”

“禀大汗,达尔汉乃是满洲老将石廷柱的侄儿。石氏本是满人,满洲老姓瓜尔佳。石廷柱当过明国广宁守备,降清后屡立战功,任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达尔汉年少便跟着叔父从征,颇是能战”,不愧是乌衣卫万户长,对清军有战斗经验的将领十分熟悉。

“卿辛苦了!”苏勒坦十分满意,夸赞了他一番,终于下定了决心,“归化城乃我军根本之地,屯有大量军需辎重,绝不能落入清军手中。我意先解归化之围,再南下太原”。

“大汗圣明”,“陛下圣明”……众人齐声称颂。这些年他们跟着莲大可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早已将其当成了卫拉特的战神。

——

“军报!清军威远路参将戴维藩骚扰杀虎口,在双沟墩被辽王殿下率军击败。辽王殿下趁胜进攻,连克威远、平虏二卫,戴维藩存身不住,逃往偏关”,正在苏勒坦打算领大军回援归化城时,又收到一封军报。

“妙哉!朕只给了辽王八千兵马,没想到他不仅打下杀虎口,还将威远、平虏二卫也一并攻克,如此我军在大同的形势便愈发主动也!”苏勒坦大喜。此事提醒了他,别看山西清军人数似乎不少,可分散在各地,何况洪承畴又抽调走了大量山西绿营的精锐,自己何不在回援归化城的同时派一支偏师攻打太原?成功最好,不成功也不影响大局。

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命辽王苏穆尔留下三千多兵马守卫杀虎口、威远、平虏二卫,率本部四千兵马南下攻打太原,忽又觉得太原坚城、四千人太少,又将塔尔巴哈台将军卫征部四千兵马,大同参将郑国印、助马路参将李应明、山阴守备孙宗恺麾下的三千降兵拨给苏穆尔指挥。郑国印、李应明、孙宗恺的部下大多是由投降和俘虏的清军构成,战斗力一般,用来撑撑门面还是可以的。然后,他又命都千户额璘沁巴图尔领六千精兵驻守大同镇城,自己则亲率六万大军回援归化城。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