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朝廷怪罪本镇担(2 / 2)

加入书签

白如梅脸上一阵青、一阵白,额头上青筋毕露。半晌,他忽然哈哈大笑,“妙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总镇真将才也!既然如此,吾便将山西一省军事皆托附于李总镇,李总镇勿辞”。表面上看,这是对李好贤的信任,实际上却为将来埋下伏笔。打胜了,白巡抚自然是首功;打败了,是那李好贤桀傲不驯、私自下令从宁武、雁门二关撤退所致,与白巡抚无关。“既然抚院委末将以全权,末将便不客气了”,李好贤仿佛没看出白如梅的私心,继续镇定自若地布署太原防务。“欲守太原,必先守太原外围。此战,将在忻州、定襄聚集九千兵马,本帅自领之;定襄东边沿滹沱河至榆枣关,驻兵五千,由汾州营参将郭虎为主将;忻州西边的静乐、沙婆岭一线,驻兵三千,由梅勒章京察哈泰为主将。如此一来,太原府城阳曲便只剩下抚标营两千兵马,为防卫军偷袭阳曲,必须立即征发城内青壮上城协守,巡抚衙门、两道衙门、铸钱局的兵丁亦必须全部上城。诸位都听明白了吗?”所谓两道衙门,指的是分守冀宁道和分巡冀宁道。大明朝时,冀宁道仅管太原府,清时,冀宁道管辖范围极广,辖太原、汾州、潞安、泽州四府及辽、沁、平定三州,占了半个山西,因为是北方的赋税重地且离京师又近,所以既设分守道又设分巡道。

“下官愿听总镇调遣”,见他布置得有条不紊,众人齐声领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参政,不知道钱粮准备得如何?”李好贤独独望向山西布政使司参政李文煌,如今山西布政使出缺,李文煌署着山西布政使一职,钱粮一事自然要问他。

“李总镇放心,山西尚算富庶。吾已命各府解钱粮入阳曲。实在不行,便向介休、太谷、祁县、平阳、潞安等地的大商家摊派些”,李文煌信心十足。

听他提起潞安,白如梅忽然发了声,“打仗归打仗,上贡给宫里的潞绸可是一匹都不能少的”。潞安府周边盛产丝绸,潞绸是与杭锻、蜀锦并列的三大名绸,有“南淞江、北潞安、衣天下”的说法。从明时起,潞绸便主要供应皇宫,满清立国后,宫里用的丝绸多是潞绸。

“抚院放心,下官绝不敢误了宫里的用度”,李文煌是懂政治的,立刻回答。

“嗯”,白如梅含笑泯了口茶,不再说话。他更是政治高手,少什么也不能少了皇上的用度。至于失土之罪嘛,放弃宁武、雁门其实算不了什么,身为山西巡抚,只要不离开山西、不丧失山西首府太原,便算不了什么,况且还有太原镇总兵李好贤在前面顶着,所以他的心神安定下来。

“诸公,忻州山岳纵横,南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马头山;西有云中山、鼓山、王峰山、马圈山、龙王垴;北有金山、大青山;东有五台山;中有管涔山、芦芽山。在忻州决战,利于我,不利于敌。所以,太原之战应以忻州为主战场”,李好贤继续分析。

“李总镇,就算忻州地形于我有利,可那卫军也不是傻子,未必会来忻州与我决战”,镶红旗满洲梅勒章京察哈泰不客气地插嘴。

“呵呵”,李好贤神秘地捋起长须,“本帅料定卫军定从忻州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