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泽潞织户揭杆起(下)(2 / 2)
“汝说得容易,那钱义乃是县衙捕头,稍后知县若发现其人失踪,必然怀疑。没有不透风的墙,祸事来也!”杜元急道。“所以兄长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听小弟所言,发动织户在长治举义,夺取潞安、泽州、平阳献于卫军,不但无罪,反有大功;另一条便是绑缚小弟去见官,看清廷会否饶恕兄长。满人的官府待汉人一向严苛,您能否脱险,还真不好说”,苗大冷笑。
杜元后背汗直流,苗大的话没错,如今卫军逼近,官府正忙着四处搜捕卫军奸细,长治知县又怎么会放弃这一立大功的机会?看来,只有听兄弟的话,死里求活搏一把。想通此节,这位匠头终于下定决心,狠狠瞪了苗大一眼,“苗贤弟将愚兄当成什么人了?卖友求荣之事,额绝不肯为!”又朝龚奇、李满、吴兴才、张成四人说道:“诸位兄弟,如今额们杀了官差,不反亦不成矣。不如豁出命跟官府拼了,在长治竖起义旗,如何?”
形势比人强,死了个官差,谁都脱不了干系,也唯有拼出条活路来。四人面面相觑,最终全部同意。大家伙议定,先设法稳住官府和钱义的家人,即刻召集信得过的织户偷偷往长治聚集,准备起事。商议完毕,便各自散去准备,苗大也回到自己的家。
“汝回来了,事情办得如何?”忽听一道银玲般的声音传来。
眼前的佳人,面如桃、腰似水蛇,分明是人间犹物,苗大却连头都不敢抬,呐呐地答道:“回姑娘的话,小人按您的吩咐,在那五人面前杀死官差钱义,彼等已没了退路,必反无疑”。
“好!这是赏汝的”,大卫国乌衣卫正六品百户长柳烟儿嫣然一笑,扔给苗大一个厚厚的银袋。
——
长治县衙内,知县于公胤这几日有些心神不宁。他收到参政李文煌发来的公文,为了筹集军饷,潞安府、泽州的织户需捐输二十万两。说是捐输,其实便是摊派,仅长治一县便需摊派七万两。科征猛于虎,长治织户早已不堪重负,又如何出得起这七万两?正在烦恼,他的得力臂膀捕头钱义又失踪了。原来钱义曾派人告假,说身体不适需歇息数日,他也没当回事。可连续五六日未至,派人去钱义家问,其家人却说钱义托人告诉家眷,自己这几日在衙门办公,无瑕回家。这是怎么回事?那钱义究竟去了何处?于知县觉得要出事,四处派人寻找,自己则在衙门内心慌意乱地等待消息。
世上事往往如此,好的不灵坏的灵,他越觉得要出事,偏偏就出大事。猛然之间,县衙周围喊杀声四起。
“怎么回事?”于公胤慌张地问。
“老爷,不好了,有织户造反,打进县衙来也”,有手下报信。
“走,快从小门走”,于公胤吓得撒腿便跑。
刚至小门,便被三人拦住,一个瘦儒生、一个胖商人,还有一个妙龄的美人儿。“于知县,长治织户苦满人暴政久矣,欲起义响应卫军,您是长治的父母官,何不领着百姓一起干?”为首的瘦儒生笑眯眯地对于公胤说。
乾元十六年(1659年)九月初八,长治知县于公胤“率众举义”,攻下府衙,斩杀潞安知府杨晙,连陷壶关、长子、潞城、平顺、屯留诸县,逼近襄垣。一时间告急的文书雪般朝太原飘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