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起义师突袭重庆(下)(2 / 2)
总体来说,清军战船用铁链相连,稳定性好;明军逆流而上、不少战船触礁沉没,湍急的江水导致一旦落水很难生还,损失的战船和人员远多于清军。战至傍晚,明军战船损失达到二成,人员伤亡达到三成。“撤!”谭诣气哼哼地下令,这一仗谭氏的军队可谓伤筋动骨!
“万胜~万胜~万胜~”江风将清军的欢呼声传得很远很远。
——
听谭诣、谭弘述说了铜锣峡的险要,马万年、冉奇镳、沈荀蔚一时傻了眼。
“大帅,既然水战不利,咱们不如从陆上进攻。当年献逆(指张献忠)便是绕到重庆后方的江津,从陆上夺取的重庆。咱们何不如法炮制?”冉奇镳的叔父冉天泽出了个好主意。
“嗯,这主意好!”马万年想了想道:“仁寿侯和忠州侯伤亡颇重,且护卫沈侍郎在铜锣峡附近休整,牵制并迷惑清军,吾与冉宣慰使绕道江津,从江建渡江,经陆路夺取重庆”。
谭诣、谭弘新败,自然没什么话说,一边在铜锣峡附近休整,一边做出欲继续攻打铜锣峡的假象。马万年则与冉奇镳率五千马氏、冉氏白杆兵往重庆府江津县而去。
扎木筏渡过大江的支流綦江,便是江津县,城里有一千汛兵驻守。听说有明军残余作乱,早已不将大明朝当回事的清军千总杨可德率部下出城迎战。他本是员猛将,只可惜遇到了战力惊人的白杆兵!
白杆兵以二十六人为旗,旗头一人,依次排列为三、五、七、九人,旗长列为最后;二十五旗为司,每司六百五十一人,依次排列为三、五、七、九旗,司长列最后,其余士兵列在阵后,前面的倒下,后排居中者补上,两翼亦然;若干司组成总司,总司长(宣慰使)列最后。整个阵形呈尖锥状,进则长枪如林侵略如火,一波便能带走战斗意志低下的敌人;退则如古井无波,井然有序,令敌无可趁之机。
“列阵!”马万年镇定地下令,石柱白杆兵闻令列成三司,酉阳白杆兵则列四司。土兵们面色沉稳,瞧不出一丝表情,正如他们手中的白杆枪,冷漠无情。大多数白杆兵只装备甲和皮甲,马万年直属的五百亲卫装备比普通土兵好很多,“盔重十六斤,衬以厚絮,如斗大,甲重者数十斤,利箭不能入,火枪打百步”。
“前进!”随着又一声军令,白杆兵的尖锥阵缓缓向前。
“冲上去,随我杀!”杨可德狂吼着挥舞着大斧,率一千部下呼啸而来。
两军相交,白杆兵挥动长杆,或刺或砍或拉或锤,更可怕的是他们盛行连坐法,一人逃跑,全队遭殃,编为一个队的又多是同一个家庭的子弟,因而战斗意志顽强,很少有人临战脱逃。
杨可德亲眼见到一名土兵被割开肚皮,用一只手捂着肠子,另一只手持刀继续砍杀。
“去死!”他一斧子劈死那捂着肠子还在杀人的“魔鬼”。忽觉左胁一痛,一枝白杆枪刺中他的左胁。“滚开!”又是一斧,将伤他的土兵砍倒。“噗~噗~噗~”更多的白杆枪捅入他的身体。这一回,他没有力气再抡大斧,口吐鲜血,栽倒在地上。
马万年毫不费力便拿下江津县,将江津县的所有渡船搜集一空后立即渡江。清军的注意力集中在铜锣峡,没想到侧后来了敌人,土兵们顺利渡江。
听说土兵在自己侧后方登陆,清建昌镇总兵王明德大惊,留下一千兵马守重庆,自己带着两千精兵赶往佛图关,又派快船去铜锣峡给程廷俊报信。佛图关位于重庆城西,地势险峻,两侧环水,三面悬崖,高百余丈,自古便有“四塞之险,甲于天下“之说。
“没想到重庆如斯难打!”马万年望着险峻的关城由衷称赞。此前,他已派人试着攻了几次,对方据险而守,均告失败。
“马兄,咱们攻打重庆的目的是为了围魏救赵,策应庆符王,不,监国陛下。如今声势造得如此之大,相信清廷顾不得再打眉州,咱们的任务完成矣”,冉奇镳兴起撤军之念。
“莫急,再等数日,若破不了关再撤不迟”,马万年却依然对拿下重庆抱有希望。
——
“什么!明军由江津渡江、正在攻打佛图关?”听到这消息后,程廷俊大惊,定了定神后,命副将尚应成部守铜锣峡,自己率五千军队乘船返回巴县。
回重庆后,听说佛图关依然在己军手中,他才舒了口气,率军来援王明德。程、王合兵后,兵力达到七千,超过明军的近五千人马。攻守之势易焉,二将转守为攻,与明军在佛图关下大战。
“列阵!”随着程廷俊一声令下,清军开始列螃蟹阵。全阵分左、中、右三军,中间少,两翼多,形似螃蟹。
“列阵!”马万年也下达军令,明军列锥形阵,分左右两军,各队俱按一、三、五、七、九,五层排列,形似尖锥。
见明军仅分左右两军,程廷俊冷笑,喝道:“变阵!”他这螃蟹阵贵在灵活,可以根据敌情变化,只须几个大旗手娴习,全军望大旗向那里,就向那里奔赴。如今见明军仅分左右两军,便以己阵的中军分益左右两翼,也成两军。大旗手闻令晃动大旗,清军中军迅速往两翼移动,须臾由左中右三军变成左右两军,左对右,右对左。他的军队人数比白杆兵多,装备也比白杆兵好,自信必胜。
“呯~呯~呯~”
“嗖~嗖~嗖~”
先是铳矢互射,不住地有人倒下,清军的披甲率比土兵高,在这个环节伤亡小于土兵。然而,真正决定性地战斗还是阵战,白刃相交,列阵而战,极其考验士兵的坚韧和对阵法的熟悉。死尸遍地,血流成河,处处可见断肢残臂。双方每倒下一个人,后面的人便会替补。一开始,都很顽强,虽伤亡很大,阵形皆不乱。渐渐地,死去的人越来越多,清兵开始感到恐惧,有人畏缩不前,有人开始后缩,甚至出现逃兵;白杆兵却不敢逃,一人逃跑,全队乃至全家遭殃的连坐法令他们宁愿死也不敢逃。
清军的阵形乱了,土兵的阵形仍然整齐,按一、三、五、七、九,五层的顺序连续不断地冲击清阵。等到第五层扎入清阵后,马万年的瞳孔瞪得滚圆,自家人知自家事,白杆兵的菁华俱在前五层,若第五层与清军相接后仍不能破阵,自己便败了。
“死吧!”明军勇将秦翼明手中的白杆矛狠狠一戳,送清建昌镇标右营游击关天爵见了阎王,又拔出佩刀,砍落关天爵的将旗。见将旗倒落,建昌镇标右营将士大哗,纷纷败逃,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土军靠拢
“杀!”见表叔这边得手,马万年发了声喊,领着身边的亲卫冲向清军,扩大战果。
很快,清建昌镇副将李应龙部被土兵击溃,李应龙本人也被马万年之弟马万春砍下首级。建昌镇左营、重夔镇左营、重夔镇右营、巴县城守营……纷纷败逃。败军裹挟着程廷俊的中军节节后退。
“白杆兵果然名不虚传,五千人居然击败了我的七千人!”程廷俊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下令撤退。
败军狼狈逃回佛图关,尚未及喘息,土兵又追着败军杀向关来。程廷俊、王明德无法,只得撤回巴县,据城而守。
清军没来援军时,土兵们攻不破佛图关,来了援军,反倒轻松破关。马万年暗呼祖宗保佑,趁势攻城。被逼入绝境的程廷俊、王明德拼死抵抗,巴县的城防又坚固,一时半会打不下来。程廷俊索性放弃铜锣峡,将军队全部集中于重庆府城巴县,一边依赖城防与土兵对峙,一边派人飞马传信给川陕总督李国英、四川巡抚高民瞻,请求增援。(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