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从来板荡识诚臣(下)(2 / 2)

加入书签

刘秉钧苦笑,“抚院,您是知道的。朝廷已经多次抽调真定镇的兵马去宣府、大同增援,如今真定镇仅剩镇标左营、镇标右营、倒马关营三个营头、三千兵马。这么点兵马,守卫驻地尚且不足,哪来的余力入卫京师?”

“汝之难处,本抚尽知。只是事有轻重缓急,天大的事也大不过救驾。岂有天子有难,为臣者置之不理之理?”刘祚远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大道理,然后说道:“驻地的守卫可让地方官带些衙役、捕快维持,汝速集结三个营头全部兵马随吾的抚标一同去北京护驾”。

刘祚远的抚标其实也被抽调了一半,只剩一个营头一千人马,加上刘秉钧的三千人,满打满算也只有四千之众,可身为大清忠臣的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率军入卫北京。

只不过,事情往往很滑稽。刘巡抚一心舍生护主,可他在朝中的靠山、从叔祖刘正宗此刻正受到政敌的弹劾。政敌见刘正宗因为劝皇帝不要迷于佛教,失了宠信,弹劾他打击同僚、贩卖私盐。另一个时空,顺治帝气刘正宗干涉自己信佛,命人当众宣读弹劾他的奏疏,想让其认错。不料刘正宗于殿前,暴跳如雷,竭力争辩。大怒之下,当朝罢了刘正宗的官,将其置于法司,“从宽免死,家产之半入旗,不许回籍”,刘祚远亦受牵联被罢官。可这个时空,因为卫军寇京师,顺治帝需要文武官员齐心协力共御外侮,不愿意掀起党争,只将刘正宗降职留用了事,也没有罢刘祚远的官。虽然如此,对刘氏的宠信大不如前矣,可叹刘祚远却并不知,心心念念地便是快速赶到北京,护卫他的皇上主子。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值此危难关头,急着赴北京救驾的还有山海关总兵冯铎。提起冯铎,名气不大,可提起他的兄长冯铨,在这个年代几乎无人不晓。当年冯铨因为被视为魏阉党羽,在大明朝得不到重用,干脆降了清,到清朝发光发热,做到了弘文院大学士高位。此人擅长搞党争,喜欢重用北方汉人、排挤南方汉人,是北方汉官的首领。四年前,冯铨便因为年老加太保致仕,但顺治帝舍不得他,仍留在朝廷以备顾问,后经奏请回到原籍。在老家没待多久,顺治帝又想起这位老臣,去年清廷改内三院为内阁,又命其以原衔兼中和殿大学士。

因为爱屋及乌,虽然冯铎没立过太大战功,却仍然被顺治帝擢为山海关总兵。受恩如此深重,自然要为皇上效死。听说卫军入寇顺天的消息后,冯总镇坐不住了,立即召集部下誓师入卫,带着八千兵马往北京城而去。虽然“忠”字当头,可冯总镇的行进速度并不快,每天也就走个三四十里而已。(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