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多情自古空余恨(下)(2 / 2)

加入书签

——

既然无法死,那便只能给死者以身后殊荣聊寄哀思。

悲痛至极的顺治帝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员以上、并公主、王妃以下命妇等,俱于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辍朝五日。尽管董鄂氏临终前曾有遗言丧礼从俭,可他却坚持要大办特办。先是谕礼部追封爱妃为皇后,礼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最后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方肯罢休;考虑到孝献皇后性情柔弱,一个人在异世界难免孤独恐惧,下令将服待皇后的太监、宫女三十名悉行殉葬;接着命满洲二、三品大臣抬着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举办大规模的水陆道场,一百零八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皇帝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又遵循孝献皇后的遗愿,停止下年秋决;还在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仙驭道场,为逝者超度祈福;按照体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二十七天后,再用朱笔,可孝献皇后死后,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竟长达四个月之久。

“嘭!”乾清宫内,顺治帝狠狠地拍起御案,怒骂道:“那些学士平素里个个自夸文彩斐然,可写的都是些什么狗屁文章?丝毫不能彰显孝献端敬皇后的美德于万一!”董鄂氏死后,他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孝献皇后传》,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孝献皇后语录》,还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四千字的《孝献皇后行状》,充分展现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用情之深,天下罕有。然而,让学士们撰拟的祭文,却怎么看怎么不满意,连续呈上三次稿,皆不允,还发起脾气,骂那些文章没有充分彰显出孝献端敬皇后的美德。

“吾辈凡再呈稿矣!再不允。须尽才情,极哀悼之致。尔等谁敢再写?”翰林院内,内阁学士胡兆龙问一众学士。已经被皇帝骂了三次,谁敢触真龙的霉头?许久,居然无一个敢写的。

“下官愿意一试”,中书舍人张宸自告奋勇。

胡兆龙点点头,他知道此人博学、工诗文,有些才情,叹道:“青琱(张宸字)且试写之”。

张宸也不多说,提笔洋洋洒洒写起来。胡兆龙看后,沉默半晌方说:“此文也许能合圣意,呈上去吧”。

“主子,学士们又拟了篇祭文”,乾清宫内,吴良辅小心翼翼地将文章呈上御案。

“哼!”顺治帝冷哼一声,接过祭文。听到真龙这声冷喝,一众内侍吓得头都不敢抬。

“渺落五夜之箴,永巷之闻何日?去我十臣之佐,邑姜之后谁人?……”看着看着,顺治帝居然没发火,先是沉默,继而泪下,“这篇祭文写得好,写得好啊!只有这样的文章才配得上朕的爱妃!”此文写得的确好,翻译成白话是:“迷茫地听着这五更的箴言,她在后宫出名是什么时候?辅佐君王胜似我们十个大臣,在邑姜(周武王之妻)以后还有什么人比得上她?……”

“此文何人所写?”终于停住哭泣,顺治帝问。

“回主子的话,是中书舍人张宸所写”。

“哼!我大清那么多大学士,写的文章竟不如一个中书舍人!”皇帝感叹过后说道:“传旨,将张宸擢为兵部督捕主事”。从此,张主事便成了简在帝心的人物。(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