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内外兼施逼朝王(中)(2 / 2)
“哼!尔懂什么,当时形势危急,为保国祚,我王方忍辱负重,签城下之盟。非无敢战之士,实是敌强我弱,迫于势耳!”元斗杓怒喝。
“好一句‘敌强我弱,迫于势耳’!”魏象枢微笑着望向李棩,“诸公可知,吾大卫铁骑已经攻破清之盛京,卫强清弱之势已成。贵国能迫于势降清,为何不能迫于势亲近更强盛的大卫国?吾大卫皇帝仁慈,不让贵国称臣,而是以友邦视之,只须出兵三千并提供十万两银子的钱粮便可。况且吾听闻贵国的孝宗大王日思夜想的便是兴兵北伐、雪丁丑下城之耻,可惜大事未成,便已薨逝。殿下身为人子,不承父志,即为不孝;身为国主,不雪国耻,便为不仁。不仁不孝,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焉?”
此句一出,顿时令年轻的朝王羞得满面通红。左赞成宋时烈见状不妙,起身为主上解围,怒道:“我王自登基以来,修兵整武,正是为雪丁丑下城之耻。只是国力不足,北伐之事尚需从长计议。卫使何必逼人太甚?”
众人正在唇枪舌剑,忽见兵曹参议洪处亮慌慌张张地奔入殿内,“殿下,平安道军报!”
李棩闻言身子一震,接过军报细看。军报是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宁边大都护府使洪重普、水军统御使李正英联名写的。原来魏象枢过江后十日,王国泰、韩栋忽然率六千余军队、乘二百艘战船渡江。洪重普、李正英本以为卫国既然派出使臣,战争应该能够避免,防范得并不严密。听闻卫军渡江,李正英率百余艘战船匆忙迎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被击沉击伤大小船只四十余艘、损失水兵千余。王国泰、韩栋渡过鸭绿江后,直扑义州。可怜义州牧使金宇亨是文官出身,并不擅长守御,又觉得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没有征发全城青壮守城,义州城内仅有二千并不精锐的守军,被久经沙场的王、韩二将轻松夺城,金牧使本人也做了卫军的战俘。
“呯!”显宗大王出离愤怒起来,瞪着魏象枢似乎要杀人,“贵国这是何意?口口声声说要与吾朝鲜修好,可却趁我军不备,占领义州。无耻之极!”
“朝鲜是伪清的属国,吾大卫与伪清正处于交战状态,岂有见敌人不打的道理?这如何能算是无耻?若朝鲜能联卫北伐,便不是伪清的属国,我军自然不会再进攻贵军,并且也会将义州完璧归赵。请殿下思之”,魏象枢不着急,慢慢悠悠地说。
“遵使且退,此事干系甚大,孤要思考一番再做决定”,李棩制住怒气,沉声说道。(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