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内外兼施逼朝王(下)(2 / 2)

加入书签

“贤弟有所不知,那卫国的莲大可汗是个开明的君主,卫国境内各族平等,不用剃发易服,在卫军占领区,吾汉人已经全部恢复了汉家衣冠,助卫伐清非是为了卫国,实是为复华夏耳!且清军若败,南方的我朝义军便可趁时而动,恢复大明亦未可知”,李成龙兴奋地解释,见他听得认真,又加了一句,“至于联络卫国和促使朝王答应二事嘛,胡兄说他有办法”。

胡克己闻言呵呵一笑,“实不相瞒,吾已做了卫国的官,如今是乌衣卫朝鲜百户长,卫国联朝抗清的使臣如今正在汉城,联络卫国一事,诸公不必担忧”。

“什么!胡兄,汝是大明的臣子,怎可做卫国的官员?”三人大惊。胡克己却朝三人拱了拱手,“人各有志,吾之志向与三位不同。三位以恢复大明为己任,吾却以保全中华衣冠为终身之责。既然卫国朝廷允许汉人着汉服,做卫国的官儿也未尝不可”。

王以文叹了口气,“难怪战争频繁,胡兄却有能力弄到紧俏的物品,原来是乌衣卫的手笔”。

“吾虽做了卫国的官,心中却并未忘记大明,这些年带着全族在与故国临近的咸镜道一带生活,便是证明。只是大明已经亡了,汉人的根却不能断。卫主仁慈,既不剃发易服,也不跑马圈地,更没有什么追捕逃人,吾做卫国之官、助卫抗清,非是为自身荣华富贵,而是为了保住华夏的传承,此中心意,不知三位知否?”,胡克己侃侃而谈,说到动情处,不禁泪下。三人见状,深深叹息,不再责怪于他。

“胡兄所言,不无道理。若能促使朝鲜助卫伐清,纵使恢复不了大明,亦能恢复华夏衣冠。吾兄弟愿助胡兄一臂之力”,李应仁、李成龙慨然应允。

“吾亦愿相助”,王以文亦点头答应,又问道:“只是吾等无权无势,如何能促使朝王同意联卫抗清?”

“聚兵请愿!”胡克己冷笑。

“聚兵请愿?”三人惊呼。

“不错,如今汉城的军队主力已经被抽调至义州附近对抗占据义州的卫军,汉城兵力薄弱。在朝鲜的汉人牙兵足有两千之众,若集中起来于汉城王宫前请愿,请朝王同意联卫伐清,相信朝王不敢不从”,胡克己淡淡地说。此言一出,山洞中立即静得可怕。

“妙计!”李应仁忽然将手一拍,笑道:“胡兄此诚妙计。其实丙子胡乱后,朝鲜百姓恨满清入骨,吾以为还可以发动朝鲜百姓一同请愿。吾李氏在朝鲜族人甚多,发动朝民之事便交给吾吧”。

“好啊!有李兄相助,此事必成!”胡克己哈哈大笑。

众人又商议了一番细节。王以文前往联络杨福吉、冯三仕、裴三生、王文祥、郑先甲、黄功、柳溪山等随龙八姓首领;李应仁、李成龙则去煽动仇恨满清的朝鲜人;胡克己则与伊日毕斯派来助他成事的另一位乌衣卫百户长扎那抓紧搜集朝军调动的情报。

——

议政元斗杓率五军营(训练都监、御营厅、禁卫营、摠戎厅、守御厅)、内三厅(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训练院、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的四万精锐去义州后,汉城内只剩下少许禁卫和扈卫厅、捕盗厅、世子翊卫司的军士驻守,总兵力不到万人。

谈判陷入僵局,夜深了,朝王李棩心情烦闷,搂着王后金氏迟迟睡不着。忽然,王宫外喧哗声大作,内禁卫大将金锡胄慌张来报,“殿下,不好了,训练都监的牙兵和乱民包围了王宫,声称请求您答应卫使的条件,联卫伐清、雪丁丑下城之耻。牙兵还冲入议政府,抓了领议政和左议政”。

“什么!”李棩头脑发懵,半晌才反应过来,问道:“训练都监的牙兵不是由右议政带往义州了吗?哪来的牙兵?”

“就是那些被您解散的明人牙兵”,金锡胄急忙解释。

“金卿,汝手下的禁卫营能挡得住乱军吗?”

“殿下,乱军的数量约有两千余,加上支持北伐的明朝遗民和朝鲜百姓,人数已经超过两万,而且还有被乱军蛊惑的百姓陆续加入,禁卫营只有两千兵马,未必挡得住。若形势危急,请您更换衣物,随臣杀出去”,金锡胄神态焦急。

正当朝王李棩准备换衣服逃跑之时,忽报被乱军俘虏的领议政郑太和又被乱军放了回来。

“那些乱党未伤郑卿性命,真是不幸中之万幸!”李棩连呼幸运。

“老臣何德何能,蒙殿下如此挂念!”郑太和感动得老泪纵横,跪地痛哭,“乱军放老臣回来,是想让老臣劝说殿下同意联卫伐清一事。事态紧急,殿下不妨先应允下来,稳住局势,否则乱军一旦失控,便危险矣!”

“唉!也只能如此了!”听了郑太和的话,李棩终于下定决心,谓金锡胄曰:“汝护送领议政出宫告诉乱军,就说孤已同意联卫伐清、雪丁丑下城之耻,再派人请卫使入宫,订立盟约”。(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