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九千万的阳谋(1 / 1)

加入书签

('

十月二十五。

山西派一队百人信使入京。

朝臣望眼欲穿的正式奏折终于来了,陆天明终于做个人了。

信使入京时间在午时初,刚刚送到通政司,内阁和内廷同时派人来索取。

他们还是来迟了,通政司抄录奏本的属官已经惊呼过好几次,笔帖和左右通政都在大声朗读奏折,同时让十多人一起抄录。

“臣晋陕剿匪监督钦差陆天明,启奏吾皇:二十万流贼自六月底肆虐表里河山,百姓遭殃,生灵涂炭,国有勇将,朝有良臣,历经晋中、晋东、晋南三次大战,剿灭流贼三十六营十六万,斩首匪首王自用,山西现已绥靖。”

“流贼通过山川隐匿,围杀钦差,臣侥幸获胜,决意追查流贼渠道,晋南围杀匪首高迎祥是,查获稷山郡王、豪商亢氏暗中卖粮于匪,继续追查,蒲商等晋南士绅四百余家侵吞民田,隐匿税赋…”

“臣决意一查到底,还百姓青天,幸有直臣、义士匡扶,臣已把所有罪民问罪,按大明律流放戍边,追查田产四百万亩,归田于民后,大约一千万两资产。”

“资产若化为银子,难免十不存一,臣与晋藩、沈藩等山西所有名士商议,决定以资产一千万两成立商号…”

“太行商号得到全体山西臣民的支持,共获得九千万两资产…”

听到这,有几位属官大吼,“天呐,真有九千万两,山西真富裕,大明朝能补齐一切亏空。”

大伙齐齐扭头,不悦看了他一眼,顿时噤声。

“…预计十年内资产翻番,预计每年可缓解百万两税赋,同时帮助官府完成驿道、执役等日常事务,节省徭役、行粮开支,供养山西镇练兵…”

左通政把后面的内容翻了翻,“全是些人事安排,好了,赶紧抄录,诸位阁老和陛下还等着呢。”

通政司抄录这么多也是在耍心眼,他们可不想承担奏折被篡改数据的罪名,内阁、内廷、六部、都察院,全部给你们送一份,通政司就做好这份工作了。

他怕谁改?当然是皇帝。

太行商号不管多少资产,其中一千万属于内库,那就是属于朝廷,早晚得拿来用用,得让大家都知道这回事。

半个时辰后。

乾清殿鸦雀无声,崇祯攥着奏本,手臂发抖,脸上却看不出喜怒。

他以为五千万,陆天明敢报九千万。

五千万还有可能拿回来一部分,九千万就彻底没戏了。

而且如何拿分红也是个考脑壳的问题,稍有差池,山西就反了。

朝臣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更害怕另一件事,九千万这个数字的威力会在不久之后蔓延。

山西这么穷都能聚拢九千万,那河南、山东、北直隶、浙江…是不是更多?

想想就恐怖,谁敢复制陆天明的成功?

对付这种情况,简单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户部不要山西的税赋,泯灭太行商号的威力,不要让它的声势蔓延出山西。

所以这份奏折一入京,皇帝会绞尽脑汁搜刮商号的钱财,朝臣会绞尽脑汁阻止皇帝下手。

阳谋啊,无敌阳谋。

九千万,直接让满朝失语了。

陆天明果然是个人物。

从现在开始,他就是个‘势力’了,不能按照一般官员对待。

崇祯在御座足足看了两刻钟,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环视一圈殿内的红袍,呼哧呼哧,深吸两口气,好似有点气短。

内阁六部都在,崇祯看着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张卿家,孙传庭为何能做大掌柜?”

张凤翼连忙起身,“回陛下,孙传庭精于实务、善于统筹、多谋果断。”

总结非常到位,但不是崇祯要的答案,凝声追问,“朕问你为何能做大掌柜。”

张凤翼犹豫了一下,“回陛下,陆大人只认识孙传庭两个月,没有任何人引荐,陆大人十分欣赏孙传庭的才能。”

“卿家是说陆天明发掘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

张凤翼又犹豫了一下,“回陛下,定是如此,孙传庭也没有朋友认识陆大人。”

崇祯不置可否,扭头对曹化淳道,“传英国公觐见。”

曹化淳躬身去传令,周延儒这时候才道,“陛下,无论如何,朝廷得叙功,剿匪大功不酬,山西动不得。”

“内阁怎么说?”

“山西按察使已经将罪臣流放河曲戍边,刑部、大理寺需要补定罪文书。山西经此一乱,九位知县、县丞出缺,吏部需要赶快任命。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县、包括执役在剿匪中均有大功,朝廷应免除山西秋税,由省府抚恤阵亡将士,补发执役钱粮。

至于官职问题,暂时不能动,现有人员需要安抚百姓,朝廷可根据功劳大小荣赐家眷荫恩,赐粮布实家族,这些都可以从秋税中分发,由省府安排。”

崇祯冷笑两声,“周卿家倒是大方,国库空荡荡,还不要山西秋税。”

“回陛下,山西军民一心效忠大明,绞杀二十万流贼,震荡史册,朝廷需要尽可能的…大度。”

崇祯眼里闪过一丝厉色,闭目平稳情绪,到现在他都拿不准该如何面对这封奏折,喜怒都不确定。

温体仁这时拱手道,“陛下,无论如何,将官得优先叙功,宋裕本领山西镇,所属将官如奏皆准乃圣谕,他得赶快到宁武关布置。”

崇祯睁眼,诧异看一眼温体仁,顺势点头,“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马上送印。陆卿家如何封赏?”

“回陛下,陆大人已经是左都督,他很年轻,加衔宣威将军,荫一子世袭千户。”

这是武将最高的散阶,再往上就是柱国、荣禄大夫,与文臣散阶归一了,的确不能太高。

崇祯短暂思索后点头,“准,内阁拟旨,对山西军民的赏赐按周卿家所言准奏,邸报传天下,让天下臣民以山西军民为榜。”

皇帝还是下意识选择了最简单的应对,众人齐齐躬身,“陛下圣明,臣领旨。”

喜欢锦衣黑明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锦衣黑明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