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朱高煦不好了(1 / 2)

加入书签

('朱高炽和朱棣商量过。

不会取消藩王。

主要考虑的是朱元璋,他的态度,两父子绝对无法忽视。

朱棣与李世民是不同的。

唐朝的建立,至少有一半的功劳是李世民的,而明朝的建立,与朱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哪怕是朱高炽最早在北平的计划,也只是朱元璋死后,为朱棣的造反提供助力。

针对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

“父皇当初分封儿子们藩国,是为了保障大明的安宁,如今儿子也当继承父皇的意愿。”

朱棣认真的说道。

“但是藩国不能留,也不会每个藩王都会外放,只有具备能力的藩王,才会派去边疆。”

这也是朱高炽的想法。

宁王、楚王、湘王等人,还是有才能的。

可以担任重任,派去边疆稳定地区,与文武互相制约,形成边地的格局。

其余的藩王,保留皇室俸禄,除国,允许参与其他行业。

周王父子的才能,也能获得很好的发挥。

至于如果到了取消这些藩王的那天,等朱元璋死后再处理也来得及,没必要现在制造麻烦。

“就看叔叔们愿不愿意吃苦。”朱高炽笑道。

去边疆,不是每个藩王都愿意的,当初秦王去陕西就藩都怨声载道,觉得陕西太过贫瘠。

朱元璋面色好看了些。

见到父皇的笑脸,朱棣也松了口气。

“让老六和朱允炆回京。”朱元璋松了口,让对方回来接受调查,把案件查的水落石出,算是他的表态。

爷孙三代。

三个人能有多大的误会,话说开了,没有了隔阂,朱元璋笑道:“你把你的弟弟派去广西,到底想要做什么?”

朱棣也好奇的看着朱高炽。

当然是为了收复安南做准备,朱高炽一脸腼腆的看着朱棣。

“咯噔。”

朱棣感觉到不妙。

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话感觉,形容不上来,仿佛未来会很苦一样的预感。

“安南不安宁。”

朱高炽解释道。

安南从秦朝到五代,为中国郡县千年之久,五代丢失,到了隋朝收复,唐朝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

安南之名由此诞生。

乃至唐末五代混战不休,安南也是如此,经历了丁、黎、李、陈四朝。

宋太祖建国初期,安南群雄并起,大小势力十二家,史称‘十二使君’。

南宋灭亡。

安南陈朝获得崖山覆败后,逃入安南的宋人们的鼎力相助,打败了元朝的数次入侵。

然后到了元末,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战事失利,派人赴安南请求援军,被安南拒绝。

洪武元年。

朱元璋派使者下安南。

洪武二年,安南的使者入京拜见朱元璋,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国,封陈日煃为安南国王。

朱元璋看到安南的人们穿着中华文明样式的衣裳,非常的高兴,还作诗一首。

“安南际有陈,风俗不元人。衣冠周制度,礼乐宋君臣。”并且还赐了“文献之邦”四字。

这个时期,是安南与大明的蜜月期。

洪武三年。

陈日煃病逝,明朝应安南请求,册封恭肃王陈日煃的养子陈日熞为安南国王。

陈日熞实际上是优人之子,身上并没有陈朝王室血统,再加上继位后纵酒淫逸,日事宴游,好为杂技之戏,欲复姓杨,激起陈朝宗室不满。

当年的十一月,陈日煃之兄陈叔明发动宫廷政变,废陈日熞为昏德公,并宣布继位,史称陈艺宗。

陈书明担心明朝的反对,上奏大明的奏疏里,试图蒙混过关,被明朝的官员发现,引发了朱元璋的震怒。

迫于明朝的压力,洪武五年十一月,陈叔明禅位于弟弟陈煓,然后派遣使者入京谢罪。

朱元璋见状才同意赐封。

但是陈叔明实际控制安南的政权。

此时。

安南与大明的关系开始下滑,不复当初的和睦。

洪武九年,安南试图征服占城。

后来占城的国王向宗主国大明告状。

而之前安南也战事失利,国王陈煓阵亡,所以陈叔明又立国王陈煓的儿子陈炜为王,继续决策安南国事。

但为了防备侄儿国王,陈叔明不断增加自己女婿黎季犛的权力。

总之。

陈叔明失去了王位,内心痛恨朱元璋,他为了巩固自己权势的手段,也终于养虎为患。

这段时间,安南因为攻打占城的事情,与明朝的关系恶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