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不会让你无所依凭(2 / 2)

加入书签

江南乃鱼米之乡,大?运河沟通南北,京都的粮食多?走江南漕运,甚至比周围各地还要?便宜几分。从京城米价上涨伊始,裴璋就敏锐地嗅到不对劲。

他在回京途中顺着米价往下查,原来往京城运粮的商船连续翻了数艘,供不敷求,京城的米自然就贵了。

米粮重?,压船,风浪再大也鲜有翻船事故,这船翻得蹊跷。出事的地方恰好在江南一带,陈党在水上盘踞多年,让人很难不怀疑他。

此事还有种种疑点,陈复囤钱、囤兵马、囤武器,都说得过去,他要?那么多?粮食做什么?他的人马远远没有达到竖旗起兵,谋求粮草的地步,陈复老巢的那个?密道,也并未看到粮食的痕迹。

若说陈复除却江南,另有盘踞地,皇帝不相信。陈党余孽当年在他眼皮子底下南逃,他差点儿把南方掀了个底儿朝天,若不是他们狡猾盘踞水上,他怎会?容许他们嚣张这么久?

而且从江南缴获的巨额财宝和兵戈来看,他们确实抄了陈复的家底。

上回陆奉快马加鞭,把陈复党羽堵在京城。只?剩些残兵败将,皇帝在高高的龙椅上坐久了,只?把陈党当成?瓮中之鳖,命禁龙司、五城兵马司、京兆尹多?方联合,全?城戒严,缉拿反贼。

陆奉和裴璋以“肃清水匪”之名下江南,却带回来两大?船财宝。裴璋多?逗留了一个?月,回京连夜上疏弹劾,苏州的粮税总督,常州参将,杭州的教谕……一众十余人人等,尸位素餐,勾结水匪,鱼肉百姓,当斩。

这会?儿百官才明白过来,原来“水匪”都是托词,两位大?人是去抓多?年前的陈党。陆奉的眼睛死?死?盯着陈复,裴璋还记得圣旨所托:肃清吏治,安抚万民。

皇帝对裴璋很满意,大?赞他心思敏捷,勇毅刚直。一事不劳二主,把抓人的事交给陆奉,其中牵扯的官吏交给裴璋,年轻的裴侍郎一时在朝中风头无两。

这些事,江婉柔在内宅略有耳闻。昨日孩子们满月宴,裴大?人是妇人们的议论中心。

后来江婉莹疯疯癫癫闹了一通,江婉柔心里忌讳,避免在陆奉跟前主动提他。没想?到却是陆奉先开口?。

那几个?犯官陆续押往京城,为了保命,接连攀咬旁人。人未至,口?供已经如雪花般飘进京都,攀扯出不少?陈年旧事。

其中一条,陈王在京称帝的百日中,宁安侯趋炎附势,为讨好陈王,送去美?人歌姬若干。

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被翻出来,多?半是裴璋和宁安侯姻亲的缘故。

没成?想?裴璋丝毫不留情面?,今日早朝,一五一十禀报皇帝,没有辩解,亦没有偏私,仿佛宁安侯和满堂的文武百官一样,于他没什么区别。

陆奉简单交代了两句,道:“我一直以为裴璋性情温吞,经此一事,倒让我刮目相看。”

江婉柔的心瞬间被揪起来,忙问:“夫君,我担心……”

“无须担忧,有我。”

陆奉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发现她双手冰凉,捂着她的手,放在自己怀里。

他搂着江婉柔的肩膀,低声劝慰道:“只?是一件小事罢了,岳父那个?老鼠胆子,不敢勾结反贼。”

宁安侯本是降臣,曾献媚于陈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坏就坏在裴璋太认真,皇帝感叹他的刚直,依然把此事交给他。如今宁安侯头上顶着“勾结陈党”的嫌疑,按常理,应该先去刑部大?牢走一遭。

皇帝顾念陆奉的面?子,只?是暂且罢官,待后续详查。

陆奉解释道:“照例盘查,最多?两个?月。岳母身子不好,你多?去走动走动,安她的心。”

陆奉察觉到,妻子对家中感情不深,唯一的牵挂只?有深居简出的“岳母”。他一般不在内宅说朝廷之事,唯恐她担忧,今天话多?了。

江婉柔惊魂未定,她看向陆奉,问他:“万一……万一他真的……怎么办呀?”

她恨那个?曾经把她们母女视若珍宝,又弃如敝履的男人。自从嫁人后,她很少?有见外男的机会?,她刻意避开,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了,只?记得他是个?斯文儒雅的中年男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看着斯文,万一他真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呢?就算没有,满朝文武,谁又经得住细查?

听陆奉所言,牵扯公事,裴璋是个?铁面?无私的人。

那个?所谓的“父亲”怎样她一点都不在乎,可?姨娘不行,她才过上几年安稳日子,她那身子骨受不了折腾!

江婉柔急得浑身发颤,陆奉拥紧了她,不住安慰道:“说了没事,不怕。”

他的嗓音醇厚低沉,很可?靠,带给江婉柔无限的安心。

他道:“我不会?让你无所依凭。”

她出身本就不高,宁安侯府再没落,也是个?侯爵,若是宁安侯府倒了,她的身份难免尴尬。

女子嫁人后,身份地位跟着夫家走。但?他见过她多?年前,刚嫁进府时战战兢兢的样子,那时他的疏忽,让她受了许多?委屈。

再者,还有他的三个?孩子。刚出来那对儿兄妹暂且不提,淮翊已经年满五岁,外祖若是个?罪臣,孩子脸上也不好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