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二章:一定要把包找回来。(1 / 2)

加入书签

<p style="font-size:16px">03

邱无患是个老师。确切来说,是个语文老师。早年邱无患在菜场口附近的三流小学教语文,不论是地痞流氓转正的,还是还在道上打滚的,无论是年纪到了的,还是不知道从哪搞出来的,总之多多少少都有孩子。娃搞出来了,还是得认几个字的。把娃往他面前一揪,大都得叫他声“邱老师”。

邱无患人如其名,时年三十又六,但看不出来年纪,也不知道是哪儿人。一直没结婚。他常年穿着些褂子、长袍什么的,戴着副眼镜,长得斯斯文文,又高又瘦,仙风道骨的,待人尔雅平和,菜场口附近混的,不论相互对不对付,都对他评价极好。不管多皮的娃,在外头在别的老师面前称霸王的,到他面前都歇菜,没有不听的。

一开始有几个家长因孩子打架找他理论,他几番话说得双方心悦诚服,后来从孩子到些偷鸡摸狗小事,再到抢地盘火拼的大事,都来找他。邱无患看着是个教书匠,但总运筹帷幄、平衡得当、点到为止,再后来,菜场口半壁江山都只服他。一次傍晚众人请他去喝酒,大排档外灯火阑珊,邱无患面不改色滴酒不沾,几个头头却纷纷说我们决定统一认你做大哥,以后有决断不了的事就听您分辨,颇有些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古意。

从此邱无患就成了菜场口附近混子们的最大头子。他还是在学校教书,学校校长过年过节还得给他送点好处;又顺手统管着地痞流氓打手强盗小偷们的娃,别人叫他邱爷,他都只是提醒,可以叫我邱老师。

于是菜场口的人都尊称他为邱老师。无论是剑拔弩张的流血现场,还是鸡毛蒜皮的家庭伦理大戏,人都只管他叫声“邱老师,您来评评理”,保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谈笑风生。黄杨刚来的时候,点头哈腰一口一个“邱爷”,只差被打,还没来得及改口,邱爷反倒对他笑,如沐春风的,说他就这么叫吧。

又问,你叫什么。

黄杨找了张崭新的报纸把那五百包起来,故意多裹了几圈,显得厚。他从菜场口35号一路往东走,不到十分钟,就到了邱无患开的兰岫楼。

兰岫楼是个茶馆,统共三层,一层正经卖茶叶,二层喝茶,三层是小孩儿补习班。爹妈忙着混江湖,小孩没人管,补习班开得恰如其分,倒像是托儿所,反正老流氓小地痞也听不懂,什么“永和九月”、“大九挑四”、“气口真眼”、“写意留白”的,能唬人就成。

邱无患闲了就常坐茶楼门前的院子里,在棵石榴树下,煮茶看书,是个人走过去看见了就得在心里“啧”那么一声儿。

这会儿人还真又在树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今天十五,是菜场口混子交保护费的日子。邱无患虽从不亲自碰钱,但只要没有上课,这人是一定会在茶楼的。

黄杨把泛黄的报纸包递给旁边一胖子,点头哈腰的:“邱爷,这个月劳烦照顾。”胖子不耐烦瞥他一眼,解了半天绳子,撕开报纸用手捻捻,瞪完黄杨,才朝邱无患点下头。

邱无患没说话,只不急不缓地给他倒茶。头顶石榴树绿油油的,枝影绰绰,全投他侧脸上,一副没边的眼镜儿透着光,煞是好看。半晌茶满,他才说:“你来了。”

“哎哎,来了来了。”黄杨弯腰把茶杯双手接过来,咕嘟咕嘟,仰头几口喝尽,倒倒茶杯嘿嘿笑,意思是我可一滴没剩。

“坐。”邱无患笑着抬抬下巴。

黄杨狗似的一屁股坐下。

邱无患提起茶壶又要给他斟茶,黄杨赶紧把茶杯递上去,一边把刚刚路上在心里来回打转的话嚼出来:

“邱爷,给您说个事,就我昨天,在广场那边儿,我八点就去了,不过天热,出来的人也少,就没收成……我——”

黄杨感觉害臊。这比被人扒光了还难为情。入行八九年,在自个儿地盘上被扒了,说出来丢死人。

算了,丢人总比丢钱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我们的网站已经升级!访问我们的新平台,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新平台入口。 如遇问题,您也可以访问我们的备用网址: 备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