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释空和尚(1 / 1)

加入书签

('

第二十二章 释空和尚

经吐蕃使者一事,秦文龙在长安城中的威望更盛,不少达官贵人皆欲将他招揽至自家麾下。然而,秦文龙志不在此,他一心想要深入探究大唐盛世的多元文化,寻求能让大唐文化长久兴盛且广泛传播的根本之道。

一日,秦文龙听闻长安城郊有一古寺,寺中藏有诸多前朝与异域传来的经卷典籍,其中不乏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珍贵记载。他便携上一位精通梵文的好友,名叫释空,一同前往古寺探寻。

二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周围青山环绕,绿树成荫。虽值盛夏,却因山间的清风与茂密的植被而显得格外凉爽。秦文龙望着这如画的风景,不禁感叹大唐山河的壮丽。

行至古寺,只见那寺庙庄严肃穆,红墙青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寺门大开,一位老和尚迎了出来,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二位施主前来,所为何事?”秦文龙恭敬地行礼:“大师,在下听闻寺中藏有许多珍贵典籍,特来拜读,望大师成全。”老和尚微微点头:“若施主真心向学,自可入内。”

进入寺内,秦文龙与释空直奔藏经阁。藏经阁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经卷。他们仔细翻阅着,发现了不少来自西域、天竺等地的佛教经典译本,还有一些记录着不同文化在大唐相互碰撞、融合的手札。

秦文龙如获至宝,逐页研读。其中一本手札提到,在大唐初期,佛教传入中原时,曾因与本土文化差异较大而遭遇诸多阻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高僧大德将佛教教义与儒家、道家思想相互参照、融合,使其逐渐被大众接受,形成了具有大唐特色的佛教文化。

正当秦文龙沉浸在书中时,释空突然喊道:“文龙兄,你看此卷。”秦文龙接过一看,乃是一份关于大唐与波斯文化交流的记录。上面记载着波斯的医术、音乐、绘画等在长安的传播情况,以及大唐的丝绸纺织技术如何被波斯人学习借鉴。

秦文龙心中大喜,他意识到,大唐文化之所以繁荣,正是因为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创造出如此灿烂的盛世文化。

然而,在阅读过程中,秦文龙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典籍中提到,由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一些不良的异域风气也开始在长安城中悄然兴起,如奢靡之风、过度崇外等现象,这让一些保守的大臣颇为担忧,甚至有人提议限制对外文化交流。

秦文龙皱起眉头,他深知若限制交流,虽可在短期内遏制不良风气,但从长远来看,必将阻碍大唐文化的发展。他决定与释空一起整理这些资料,向朝廷进言,倡导在加强文化引导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数日后,秦文龙与释空带着整理好的资料回到长安。他们先是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思想开明的大臣,向他们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大臣听后,对秦文龙的见解颇为赞赏,决定与他一同面圣,向皇帝进言。

朝堂之上,气氛庄重。秦文龙昂首挺胸,将自己在古寺中的发现以及对大唐文化交流的思考娓娓道来:“陛下,大唐之盛,在于文化之多元交融。异域文化虽带来些许不良之风,但不应因噎废食。只需朝廷加以引导,弘扬我大唐之礼义廉耻,倡导健康的文化交流,必能使大唐文化更上一层楼,且能让我大唐威名远播四海。”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沉思后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引导?”秦文龙答道:“陛下可下令在长安城中设立文化书院,广邀各方学者前来讲学,无论是大唐本土的儒学、道学,还是异域的佛学、波斯学等,皆可在书院中交流研讨。同时,制定礼仪规范,约束不良行为,让子民在文化交流中明辨是非。”

皇帝听后,点头认可:“秦文龙之言,甚合朕意。传朕旨意,即刻筹备文化书院之事,务必使其成为我大唐文化交流之重镇。”

秦文龙领命谢恩,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只是推动大唐文化发展的一小步,但却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此后,秦文龙全身心投入到文化书院的筹备工作中。他四处奔走,邀请各地的知名学者,安排书院的课程设置、建筑布局等事宜。在他的努力下,文化书院逐渐有了雏形,吸引了众多学子与文人前来报名参与。

而在筹备过程中,秦文龙也结识了一位来自东瀛的遣唐使学生,名叫藤原浩。藤原浩对大唐文化极为痴迷,他向秦文龙请教了许多关于大唐文化与东瀛文化差异与融合的问题。秦文龙耐心解答,并从藤原浩那里了解到东瀛文化的独特之处,如他们的和歌、武士道精神等。

秦文龙突发奇想,他决定在文化书院中专门设立一个异域文化展示区,将东瀛、新罗、天竺等国的文化特色通过物品展示、人员表演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大唐子民能更直观地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随着文化书院开幕的日子临近,整个长安城中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秦文龙站在书院的庭院中,望着那刚刚建成的楼阁与讲堂,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仿佛看到了未来这里将汇聚天下英才,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为大唐的盛世华章续写更为辉煌的篇章。

喜欢穿越回唐之盛世华章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穿越回唐之盛世华章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