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乡试秋闱(2 / 2)

加入书签

跟随着赶考人群,步行了大概半个时刻的样子,沈忆宸来到了顺天贡院前广场。

真正身临此处,沈忆宸这才感受到什么叫做人海茫茫,整个前广场已经密密麻麻站满了赶考的秀才们,加之他们手中提到高脚灯笼,简直与天上星辰相映成辉。

这恐怕有接近万人的规模吧……

沈忆宸忍不住小声感慨了一句,当初童子试虽然三场考试下来,估摸着也有七八千人的规模。但那是去去留留的总数,一场最高也不过两三千人的样子。

而这次是接近万人的统一考试,如此规模所带来的冲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明朝在正统九年之前,乡试是没有预试的,理论上只要有秀才功名,都可以报名参考。所以这就导致了往前数届不中的秀才,会无数次的报名参考下去,直到取中为止。

加之大一统王朝前中期,大多处于向上发展阶段,读书人数量也同步上升。两者相加下来乡试考生越来越多,最终有了如今这般接近万人的规模。

也正是因为人数太多考官不堪重负,正统九年明英宗下旨所有应试人员均须参加预试,由提学官考选,合格的方准参加乡试。

通过考前选拔的方式,这才把乡试人数给压了下去。不过沈忆宸刚好遇到了预试执行前的最后一届乡试,才能看到今日这般盛况。

不单单沈忆宸心生感慨,后续到来的一些生员们,看着广场上的人群,也是心中大为震撼。

“我滴娘,这人也太多了吧,不愧是两京贡院。”

明显这个也是新科秀才,第一次参加乡试,如同沈忆宸一般没见过大场面。

“这么多生员应试,不知最后有几人可以中举。”

旁边一人听闻后,用着唏嘘语气附和道。

此时看似热闹非凡,等考完之后又是几人欢喜几人愁?

“十不存一。”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秀才,略带心酸的回了句。

其实十不存一还是高看了录取率,以沈忆宸从后世所看到的统计数据,明代科举乡试录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左右。

也就是说一百个秀才,只有四个能最终中举笑到最后。

“唉……”

这句十不存一,让本来还有些激昂兴奋的生员们,情绪瞬间失落下来,有些人还叹了口气。

谁人都想着能鲤鱼跃龙门,事实上今日意气风发的士子们,大多都会成为陪衬。

随着天色逐渐微亮,乡试开考时间也即将到来,只见这时候锣鼓喧天,有衙役高声示意道:“外帘官驾到,诸生回避!”

远处一群衙役蜂拥而来,喝退广场上等候的生员们,开辟出一条主干道出来。

同时在这群开路衙役的身后,出现了一排举牌衙役,除了常规的肃静、回避外,还有着浩浩荡荡十几块官衔牌,场面可谓甚是宏大。

举牌衙役由远及近,沈忆宸这才看清楚官衔牌上面的文字,有顺天府尹、监察御史、五军都督府等等不同级别官员,他们将共同充当顺天乡试的外帘官。

一众官员高视阔步的从参考生员面前走过,望着这八面威风的架势,很多人眼中流露出羡慕之情。

中了秀才,可以成为士大夫阶层,只有中举,你才有资格做官成为统治阶层。

想要如同他们这般威风,就得看未来这短短几日考试了。

外帘监考官到来,顺天贡院的龙门也就随之大开,考生们开始接受检查入场。

乡试的检查要比童子试严格数倍,除了允许携带已印好的草卷、正卷及笔砚外,片纸只字不许带入。

另外搜身也是绝对严格,自己主动脱衣服,左手拿笔砚,右手提着衣袜,排队站在甬道里面听候点名。

只有点到你的名字,才能走到督学面前,由两名搜检兵役搜身。整个过程往往需要数个时辰,很多考生早就已经冻的直哆嗦,身体不好的直接熬不下去。

与此同时,顺天贡院的外围,也出现了许多围观的老百姓。

他们出现不是为了看别的,就是为了看书生们脱掉衣服后白花花的pigu。毕竟这群读书文人,平常都讲究礼数,像这般有辱斯文的场景,平常可看不到。

相比较应天童子试,沈忆宸的几首诗作虽然传至了京师,但他本人相貌却无人知道,所以这次混在人群之中丝毫不打眼。

直到点名兵役喊出“沈忆宸”三字之后,引得一众人纷纷侧目,很多人心里面都暗暗嘀咕,这个沈忆宸会不会就是应天府那个写出《临江仙》等诗词的沈忆宸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