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舆论风暴 (二合一)(2 / 2)

加入书签

杨善的笑容仿佛感染了曹吉祥,他毫无顾忌的放肆大笑起来,顺带司礼监衙门几人纷纷陪笑,整个场面充斥着一股“欢乐”气氛。

要知道历史上曹吉祥选择叛乱的时期,正好就是河西走廊上甘凉两州遭遇蒙古犯边告急,明英宗朱祁镇紧急任命怀宁侯孙镗西征驰援,打的同样是国难主意。

历史进程变了,本性是始终未变,国难对于曹吉祥等人而言就是踏脚石!

沉忆辰这边当然不知道宦官集团的谋划,更想象不到杨善居然会如此丧心病狂,不惜卖国通敌也要完成对自己的报复。他此刻精力全部放在了统计外派京官,呈交的清丈田亩数据上面。

就如同明朝财政跟人口数量是一笔湖涂账一样,明朝的耕地面积实际上同样混乱不堪,别说是地方野史数据,单单官方最为权威的《明实录》、《明会典》里面的数据,自己都前后对不上。

耕地面积根据史料最高峰时期,在洪武二十六年达到了8.5亿亩,然后数据迅速跌落到了4.2亿,紧接着明孝宗弘治年间又恢复到八亿亩以上,正德年间再度降至五亿亩以下。

这份数据上下跨度,简直坐过山车都没有这么刺激,不知道当时的明朝官员是怎么统计的,估计是闭着眼睛随便填一个数字上去就当做交差。

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数据,估计是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清丈全国田地的7.86亿亩。但是这七亿多亩田地中,真正能维持产粮的垦地仅有五亿多亩,其他都是一些山头荒地。

所以沉忆辰大概猜测,明朝耕地面积之所以会统计跨度特别大,就在于有些年份仅算垦地,而有些年份把荒地也给算上。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还没有万历年间那么严重,同时宗室封地也没有呈现指数级爆发。加之沉忆辰这次清丈全国田亩的力度,对于张居正时期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半年时间清查下来,初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达到了9.2亿亩,其中垦地面积为5.9亿亩,荒地面积为3.3亿亩。

对于这份清丈数据,沉忆辰觉得十分满意,原因就在于他有着历史的上帝视角,知道后世中外学者对于明朝巅峰耕地面积推测在12亿亩左右,人口巅峰数量为1.6亿,大概换算下来人均十亩田地。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均十亩看似不少,但要知道明朝一亩换算现代亩要打差不多九折。并且在没有化肥跟机械的古代,粮食亩产量简直低的可怕,垦地加上荒地一起能平均收获三四百斤,已然称得上是大丰收。

如果遇上天灾人祸,把给地主的租金以及各种苛捐杂税一交,立马就得沦落到卖儿鬻女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底层百姓,绝大多数时候生存环境跟人间地狱没多大区别,着实经受不起一点风险!

望着初步统计出来的惊人田亩数据,站在一旁的户部尚书年富整个人呆呆立在原地,缓了半响才开口说道:“沉宫保,下官是从未想过隐匿数据如此惊人,正统朝末年档桉有过一次预估,大明耕地面积才八亿亩上下,不及太祖洪武年间。”

“这才过了多久就清丈出一亿多亩田地,那些地方豪门望族到底偷逃了多少田赋?”

年富的震惊是在沉忆辰意料之中,确实对于大多数明朝官员而言,他们仅是知道地方存在着把田产挂靠在读书人名下免税的操作,只是没想到会如此的夸张。

而且这还仅仅是清丈出来的,大明绝对还存在着隐匿空间,难怪这些年朝廷税收始终没有起色,全部都被地方豪门望族给侵占了!

面对年富的惊叹,沉忆辰面露苦笑道:“正常,皇权不下县,对于百姓而言地方豪门望族就是天,加之正统年间朝廷征伐不休,苛捐杂税几乎是翻倍的涨,以至于更多百姓为了活命,只能把田产挂靠在士绅名下。”

“只不过挂靠容易,想要再拿回来就来,于是乎这些田亩就成为了今日被清丈出来的数字。”

沉忆辰不意外的原因,就在于他知道万历年间张居正清丈全国田亩,查出了隐匿面积达到八千万亩。

要知道万历年间明朝已经到了后期,整个官场差不多病入膏肓了,朝廷中枢的执行能力跟效率极度下降,就这种情况下还能查出八千万亩,就足以证明没查出的数目只会更多。

更为讽刺的是,张居正变法清丈出来7.86亿亩田地,名义上免税的仅四千多万亩,可事实朝廷一大半都收不上来税。

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超过一半的田地收不上来田赋,那就意味着离亡国没多远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张居正改革几十年后,明朝就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崇祯帝落下面子当朝乞讨都没用,只得找颗歪脖子树上吊。

听到沉忆辰这话,年富脸上就露出了敬佩的神情道:“现在下官算是明白沉宫保为何会提出摊丁入亩,不按人头按田产收税,只要这些田地挂在谁的名下,田赋就要谁出。”

“这样当初普通百姓挂靠的田产,就会很快退还到他们的手中!”

自古历代王朝实施的都是人头税,也就是说不管你名下有没有田产,或者田产多寡,反正一律要征收田赋。摊丁入亩的实施改变了这种传统,不再按人头征税,这样将极大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不,单单这样不足以让豪门望族退还田产,只要他们交完税后还有一粒米赚,就会想尽办法侵占下去。”

“配套实施的田赋阶梯税制,才是迫使他们停止土地兼并的真正法宝!”

沉忆辰一直没有向年富说过阶梯税制,其实就这是后世个人所得税的模式,收入越高交的税就越多。放在封建王朝田亩上面,完全可以制定五亩以内免税,然后田地每增加多少亩,田赋就同比增加,直至收益不成正比。

但是阶梯税收手段太过于超前,就连现代社会都使用的非常谨慎,沉忆辰也一直在权衡利弊。

如果迫于现状确实无法实施,至少得先确保无田或者少田的贫苦农民,他们能减轻各种苛捐杂税带来的负担。毕竟清丈出来这九亿多亩田地,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足以为大明每年带来数百万年岁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