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土鸡瓦狗(2 / 2)

加入书签

然而,真正打起来的时候,一切都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本来他们想派遣一支骑兵,从侧翼骚扰一下潘地亚军。

结果那支骑兵直接将敌军后方军阵冲垮了,然后一路斩将夺旗,完成了擒贼擒王的壮举。

敌军见军旗被砍,直接原地投降了。

这个结果,简直让朱高炽不敢置信。

啥情况?这就赢了?

不管怎么说,赢了总是好事儿。

战后总结的时候,大家将疑惑说了出来。

在想不通之下,只能归结于这个将领无能不得人心之类的。

对于潘地亚的总体战斗力,大家依然保持谨慎态度。

但接下来的发展,却一次次打破了他们对这个国家和族群的认知。

一触即溃、望风而降这两个成语,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

朱高炽却不敢掉以轻心,派人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种姓制害的。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首陀罗人,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已经被种姓制度给奴化了。

他们相信命运,并严格遵守所谓的命运,完全没有反抗意识。

根据教义很多首陀罗人都不允许持刀,他们做饭都是把刀放在木板上,拿着菜往刀上撞。

他们不光不反抗高种姓人的奴役,也同样不反抗外来人的统治。

所以,燕国打过来了,他们站在一边冷眼旁观。

吠舍人数也不少,但他们主要经商。

商人的秉性,全世界都一个样,指望他们站出来抵抗那是笑话。

至于婆罗门和刹帝利,已经腐化的他们,也几乎没有战斗力可言。

纵使少数高层还保持着血性,也改变不了大局。

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朱高炽不得不再次感叹道

“陈伴读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杨璟好奇的问道“不知陈伴读说了什么?”

朱高炽就将陈景恪对种姓制的评价,以及占领次大陆之后,燕国该采用何种方式存在讲了一遍。

“他对种姓制的评价,完全应验了。”

“将汉人和身毒人分开治理,想来也是为了防范被种姓制污染。”

杨璟也不得不佩服的道“都说智者不出门,能知天下闻。”

“陈伴读真乃天下少有的,拥有大智慧之人。”

“我知道的人里面,能与他相比的唯有诚意伯和道衍大师。”

姚广孝谦虚的道“杨将军谬赞了,诚意伯我没有见过不好点评,但陈伴读实乃天下第一智者。”

“我岂敢与之相提并论。”

“陈伴读所制定的一国分治之策,越想越是精妙。”

“尤其是亲眼见到种姓制下,身毒人的意志之后,贫僧更觉得这实乃燕国长久的唯一的法门。”

朱高炽斩钉截铁的道“一国分治,将是燕国的国策不可动摇,我要将这一条写在律法和祖训里。”

这些都是征服途中的小插曲,并不影响燕国的整体战略。

只用了一个多月,燕国大军兵临潘地亚国都城之下。

就在杨璟准备攻城的时候,却被姚广孝阻止了。

“潘地亚正在集结最后的兵力勤王,我们不妨等一等。”

杨璟疑惑的道“为何要等等?不应该趁他们勤王大军未到……”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

“大师是想围困王都,然后以逸待劳攻击他们的援军?”

姚广孝摇摇头,说道“非也,我是想毕其功于一役。”

“让他们将最后的军队集结起来,咱们正面一举将其击溃。”

“如此就可以彻底击垮潘地亚人的反抗意志。”

“同时还能震慑德里苏丹国,为我们稳定潘地亚争取时间。”

杨璟眼睛一亮,说道“大师高见。”

“潘地亚人都是软骨头,就算他们集结十万大军,也不过是土鸡瓦狗。”

“他们主动将军队集结起来,还省的我们东征西讨了。”

之后两万燕军将拥有四万守军,十余万居民的潘地亚王都给围住了。

还是围而不攻那种。

潘地亚人反而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燕军这是什么意思?

为何不攻城?

难道是怕攻城伤亡太大?想把我们围困死?

那就想太多了。

王都可是囤积了大量粮食的,也不缺水。

真比消耗,还不一定谁能耗的过谁。

况且勤王大军源源不断到来,耗的时间越长,对他们就越有利。

于是双方就这么诡异的停了下来。

如此又过去一个月,潘地亚将全国剩余的五万多兵力,全部抽调到王都。

正如姚广孝所说,成败在此一举。

邻居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德里苏丹国不可能不知道。

他们也被燕军的强大给镇住了。

要知道,潘地亚的残余力量,可是和他们缠斗了数十年。

在燕军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那自己的军队面对燕军,岂不是也很危险?

不过他们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这一切,以为燕军采用了什么奸诈战术。

现在潘地亚集结了全国剩余兵力,在王都和燕军决战。

正面决战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可使用,燕军战力如何打完就知道了。

而且他们还做了好几手准备。

如果燕军败,或者两败俱伤,他们都会趁此机会出兵,得渔翁之利。

如果燕军大胜,他们就地防守,然后和燕国签订和平条约。

承认燕国对潘地亚的统治。

事实上,整个次大陆都在关注着这一战。

又半个月后,燕军和潘地亚军进行了总决战。

最终的结果没什么好说的,两军交战的时候,杨璟率五千骑兵从侧翼对潘地亚军进行了切割。

潘地亚军首尾难顾彻底崩溃。

十万大军死在燕军手里的不到一万人,被自己人踩踏死的反倒有将近两万。

潘地亚国主和一众贵族见此,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献上降表。

姚广孝下令,全军进城,三日不封刀。

——

就在燕国大军所向披靡的时候,一封密信从锡兰岛发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洛阳。

杜同礼看到这封密信大惊失色,立即找到陈景恪汇报情况。

陈景恪看到信的内容,也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吩咐杜同礼保密,就连忙出宫找到了在家里养花逗鸟的徐达。

“徐伯伯,你真是好大的手笔啊。”

inf。inf', 'f')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