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圣三一(1 / 2)
<p style="font-size:16px">瓦耳塔十点熄灯,而现在靠近大门的宿舍和生活区域正灯火通明,正是夜生活开始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嘴里叼着烟,勾肩搭背的从电影院出来,有男有女,都是些陌生面孔,青春洋溢。酒馆外两个醉醺醺的姑娘一边咯咯笑一边弹着什么,我看了半天才意识到她们在用子弹代替动物骨头做游戏。矮个子姑娘应该是个护士,穿的是伊格洛夫表姐推荐的新版的裤装制服,上半身则是一件颜色艳丽的花背心,难看的有些可爱。高个子姑娘一看就是个文职人员,穿着高跟浅口皮鞋和军裙,满脸通红,发卡别在胸口,卷发乱的像一团荆棘。她们两个人都玩儿很糟糕,因此笑的更开心,你来我往的冲对方身上亲亲撞去。出于好奇,我忽然想看看酒馆里有什么,正好时间也早,于是拍拍口袋,确保重要东西都在,便放心大胆的走了进去。
胜利酒馆是瓦耳塔的三个酒吧之一,由玛琳娜·加沙诺娃和她的两个儿子负责管理。玛琳娜是帕罗亚人,年轻的时候是个泼辣的美人儿,跟莫利伯佳是从小的玩伴儿,到今天还和她以儿时的昵称相称。不少帕罗亚女兵也跟着莫利伯佳一起叫她加沙诺娃嫂嫂。她的丈夫和卡季卡是一个地方,早些年在卡扎罗斯学法律,还取得了律师证。他是国际共产的义务辩护律师,平时还会为左派报纸写点文章。在战争爆发前他作为共产前线的战地记者前往其他国家进行报道,回来之后就发现卡扎罗斯不仅取消了他的律师证,还把阿卡迪·加沙诺夫的名字放上了雇佣黑名单。加沙诺夫只好收拾行囊,打道回府,终于在一座名叫恩斯伊布列克的西部城市当教师这一年他刚刚二十二,距离遇见只身一人来到恩斯伊布列克学习打字和纺织的玛琳娜还有一年时间。恩斯列布伊克被占领时加沙诺夫被偷渡出来,在米加斯当上政委,玛琳娜和孩子们却被留在了占领区。玛琳娜先发制人,扮演起悲伤的寡妇,声称丈夫被不长眼睛的炮弹炸成一团血雾。一边在自家楼下经营酒馆一边偷偷为地下组织收集情报。加沙诺夫撑过了大多数战役,却在胜利的前两个月因为败血症死去。保安局从他的遗物里找到一封尚未寄出的信,落款为“一个满是罪过的丈夫和父亲”。彼时恩斯伊布列克早已解放,他却始终未能挤出时间探望阔别几年的家人。玛琳娜请人把加沙诺夫信里的照片放大后裱起来,在酒瓶的簇拥下挂在吧台后。照片里的加沙诺夫留了点胡子,瞎了一只眼睛,丢了三个手指,衣服厚重,下巴却暴露出他营养不良的事实。用悲伤又坚决的眼神望着镜头。相熟的军医告诉玛琳娜他们没有为加沙诺夫进行尸检。“没有必要,我非常清楚他死于什么。他死于战争,连绵不断的战争把他的灵魂击垮了,拧碎了,完全折断了,烧光了。他真是耗尽生命死去了。”
“把他放这儿吧,我最亲爱的,最该死的,短命的英俊的丈夫,看看战争都对人们的脸做了什么呀。”玛琳娜在欢迎宴会上跟我们分享到,语气欢快说,“他大约是怕我嫌弃他才不敢回来吧。这个倔强的老蠢货,爱上他哪有那么难?我玛琳娜爱上别人又哪有那么简单。他一定是怕我,他知道我要狠狠的用扫帚揍他一顿,讨厌的家伙!什么政委,什么狗屁,我要给他好看!他觉得我会怪他。可我怎么会怪他呢。他是个好父亲,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那些士兵。他知道我会照顾好我和孩子们,这个蠢货。他最不喜欢喝酒了,哼,他在信里说要我把他忘了。那我偏不,我要把他挂在这儿,跟他最讨厌的酒一块儿,让所有人都记得他。你听到了么,阿卡迪?”她忽然仰头大喊,好像要跟屋顶上的人说话,“我知道你不相信灵魂,你现在在天堂一定要被气死了吧!”
卡季卡觉得这是件非常浪漫的事儿。她爱他,所以要将他的照片挂起来永远铭记。她也怨他,所以她要报复他和酒呆在一起。
玛琳娜·加沙诺娃的孩子们都长得很漂亮,可惜一个因为在占领区缺少药物留下轻微残疾,没法当兵。一个被炮弹吓破了胆,一直在一家特殊的儿童疗养院学习。另一个大一点的儿子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没有入伍,而是和母亲以及残疾的哥哥一起操持小酒馆儿。然而她能阻止儿子没法阻止女儿。玛琳娜的女儿们和妈妈一样的性子,一个要去卡扎罗斯学习法律,一个坚持要去军校,甚至直接找莫利伯佳和谢瓦尔德提交申请,先斩后奏,即便玛琳娜百般阻挠也不罢休,逼的母亲最后只得妥协。
“她和你一样,都很勇敢。事实上我们小时候你一直都是更无畏的那个,带着十三块钱就一个去追寻梦想。”莫利伯佳在玛琳娜的女儿离开拉瑙卡前往首都军校的那天安慰道。
“我为那个梦想付出了代价。我吃了很多苦,栽了许多跟头。难道妈妈想要保护孩子有错么?”玛琳娜说。
“当然没有。”莫利伯佳说,“可是想想看,如果你不离开,你也会为不离开付出代价。我们总是幻想另一条路更好,但其实都同样坎坷。”
胜利酒馆比其他两个酒馆加起来都要大,有四层楼,一楼和地下室是社交场所,四楼是杂物和临时卧室,给偶尔要在这儿过夜的人休息用。三楼则是几个被隔开的,隔音效果相当不错的小屋子,使用两个小时需要支付一块钱。我走进屋子里时正看到柳德米拉在舞台上唱歌。她漂亮的要命,打扮的像个电影明星,红色的裙子外披了一条白色的刺绣披肩,腿上的丝袜闪闪发光。她的歌声非常动人,动作也优雅的不得了,脖子上的串珠项链晃的人睁不开眼睛。我听不懂她在唱什么,却还是被深深吸引。
“她在唱什么?”我抓住一个热泪盈眶的男军官就问。
他怔怔地看着我,过了好半天才说了一个词儿,我没有听懂,两人面面相觑。好在很快另外一个级别更高的军官来给我们解围了。她将那个词儿重复了一遍,接着翻译道:“就是罗斯奇亚语里送别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你们是罗斯奇亚人?”
她指了指自己肩章,我注意到一边是和我们一样的三股叶,另一边则是南十字星和双剑---罗斯奇亚人民军的标志。这支部队原名罗斯奇亚反抗军,由卡季斯·维尔亚带领的地方武装力量。罗斯奇亚是一个位于米加斯和卡扎罗斯之间的小地方,类似于帕罗亚,有独立的语言和不太一样的文化系统,人种上来说更接近我们,文化上来说则更接近卡扎罗斯。和拉瑙卡一样,在过去的一百年来几度易主,甚至短暂的独立过。作为米加斯的少数民族,大多数人对他们都怀有些莫名的敌意。罗斯奇亚人也很少主动和我们接触,并且被排除在政治体系之外,甚至出现过几次暴力冲突。维尔亚创立这支队伍早期的想法是三个,反米加斯,反卡扎罗斯以及罗斯奇亚独立。然而在二十多年前,罗斯奇亚被卡扎罗斯占领,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恐怖统治年轻的维尔亚很快意识到首要目标应该是和米加斯人一起对抗卡扎罗斯。这点得到罗斯奇亚人民的支持,短短一年,罗斯奇亚反抗军的人数翻了七倍,开始向卡扎罗斯人发起了声势浩荡的反攻。罗斯奇亚人骁勇善战,对敌人绝不手软,以游击队的形式作战,维尔亚的许多命令都处于道德灰色地带。比如她抓到了一帮加入卡扎罗斯军队的罗斯奇亚人,其中有几个人被指任为曾帮助卡扎罗斯宪兵逮捕亲米派和左派罗斯奇亚人。维尔亚不经过任何审判,将他们就地处决。“血脉和血脉不应该相互屠杀。”她义正严辞的在保安局高层面前解释,“他们犯下的罪应该由这是罗斯奇亚人自己的正义解决”。胜利后维尔亚依然要求独立,于是米加斯新政府派出莫利伯佳作为民族团结平等代表前往谈判,我不知道是两人同样作为数量稀少的女性领导者的惺惺相惜在这场会议中扮演么怎样的角色,总之维尔亚决定做出退让,暂时不在要求独立,而是将罗斯奇亚更名为米加斯罗斯奇亚自治区。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保证每年人民委员会里至少有两个罗斯奇亚人,将罗斯奇亚语纳入自治区初级教材必修课程,正确认可米加斯和卡扎罗斯在历史上对罗斯奇亚人民的暴力压迫和不公平对待,保证罗斯奇亚政府和部队里的米加斯人不超过罗斯奇亚人的一半儿。还有一条不少人觉得有些得寸进尺,她希望能在二十年后进行一场公投决定罗斯奇亚的未来。。
“你认识她么?”罗斯奇亚女人盯着柳德米拉问我。
我点点头,“这是柳德米拉·维诺格拉多夫中尉,我们是战友。”
“维诺格拉多夫.....这不是个罗斯奇亚名字,”她若有所思。
“她的母亲是罗斯奇亚难民。”我解释道。
“她的歌声很美。”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
正在这时,舞台上的柳德米拉看到了我,她惊喜的“诶“了一声,“姑娘们!”她摊开手指向我,“让我们为赫塔·恰尔洛夫喝一杯!”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我的身上,我能感到我的脸和耳朵涨得通红,如果不是加沙诺娃把我安置在靠窗的小圆桌边,我一定会挂着僵硬的微笑,站在原地几分钟都没法动弹。
喝完第一杯酒后,柳德米拉结束了表演,挤开向她赞叹的人群来到我身边。“稀客呀,赫塔。你怎么来了?贝卡她们呢?”
“我一个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我猜也是。”柳德米拉叹了口气,伸出手,下一秒,一个脸色苍白的男人递上一根儿点燃的,玫瑰滤嘴的女士香烟。他长得非常美丽,眼皮上有淡淡的蓝色脉络,像个贵族少爷,正是柳德米拉喜欢的模样。“她们几个都被敏斯基缠上了,真是倒霉,估计现在还在赶文章呢。”
“我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了,“我说,“他给我送了一束黄玫瑰,我也没搭理他。他应该正躲着我呢。你呢,你怎么来了?“
“今天是罗斯奇亚解放纪念日,”柳德米拉举起杯子,隔空向另一头儿的罗斯奇亚军人干杯,“她们是来参加特训学习的前游击队队员。没想到我还记得那些歌儿。”
“你唱歌很美,柳夏。”
“谢谢你,亲爱的。你也应该多唱歌,我知道你喜欢。音乐是很有力量的。”她一把搂住我的肩膀,“来吧,喝一杯,醉酒的人都是歌手!”
我们刚喝完第一杯的时候柳德米拉就被罗斯奇亚人“借”走了。我也终于找到机会正大光明的观察胜利酒馆。这儿比我想象的要干净的多,只是略微有些拥挤。一楼是为了社交,地下室是为了放松,二楼则是为了享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酒馆的常客贝卡提过楼下的装修更加漂亮,简直像个小沙龙。加沙诺娃和儿子在军官之间来回穿梭,安排招待们收拾桌子和上菜,时不时低头和某个士兵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我猜小加沙诺夫大约是有点喜欢那个胖乎乎,满脸雀斑通讯员,因为他一直想方设法假装送些免费的食物和酒给她。加沙诺娃和儿子负责管理,并不会做太多杂事儿,真正的工作操劳都由那些半假释期间的战俘和隔离区的男人完成。我数了数,光是这层楼,就这儿至少有六七个战俘。他们穿的都是有编号的制服,胳膊上也套了个绿色的假释纹章,看上去非常可悲。这群战俘都很年轻,每天从早忙到晚,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兢兢业业,不敢去想违抗的代价。还有几个年纪稍大一些的男人,大概可以被称作“年轻的父亲”。他们都是带着孩子和弟弟住在拉瑙卡隔离区的“流离失所者”:在占领期间跟着卡扎罗斯军队一起移居到这儿的平民。战争结束后,米加斯政府发现百万卡扎罗斯平民居住在米加斯的土地上。他们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间接的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政府恬不知耻的扩张行为,心安理得的享用着通过剥削米加斯人民得来的利益。他们大多过的相对富裕,廉价雇佣了不少米加斯人当仆人。
我面试过一个士兵,她毫不掩饰地告诉我她想去隔离区复仇:她的父母曾被强迫为一对儿卡扎罗斯教师夫妇工作,园丁和女仆。薪水很少,主人苛刻而傲慢,连他们的儿子也是“屁眼里插了根金棒槌的贱货”,对仆人的孩子动辄打骂,称她为“吃垃圾的母狗”。士兵谈到童年经历时年轻的脸上满是平静的仇恨,“我是幸运的,我们没有失去任何人。这些侵略者可以轻而易举的殴打,强奸,杀害他们的米加斯仆人。我们是法律上不被存在的难民,你能想象么?在自己的土地上。”她说,“我不认为平民无罪。卡扎罗斯人是我们永远的不可调和的敌人,我们不会停止对他们的仇恨。我会带着胜利者的严厉和残忍对待他们。平民,女人,孩子,他们同样有罪,同样应该为侵略负责。”她说到这儿时我低头看了一眼资料,她是塔什季诺科人,二十一岁,也就是说她七岁起就在占领区生活了。我告诉她我也是在占领区长大的孩子,只不过拉瑙卡要贫寒的多。“这不太一样,”她用冷漠的语气回答,“拉瑙卡的卡扎罗斯人都是士兵,仅仅仇恨他们很容易。塔什季诺科更富庶,卡扎罗斯人以平民居多。你可以清晰的看到那些平民是怎么看待米加斯人的,是怎样狂热的支持他们疯狂的领袖和暴行的。他们打心眼里认为我们生来就是奴隶,从家庭主妇到神父,从邮递员到科学家,每一个都这样认为。我们的生命和尊严没有意义,不过是为他们繁衍兴旺提供的土壤。”
经过一番争论,我们一致决定还是让她去隔离区比较好,至少那里管理更加严格。如果被分配到被托管给米加斯的卡扎罗斯领地,还不知道要惹出什么祸来。“我会给那边的指挥官写封信,让她们盯紧她。”莫利波佳说。
“上帝保佑,我可不希望在军事法庭上看到她。”柳德米拉说,“我的意思是,咱们都会淘气,但她看起来真的会弄出一场没法收场的闹剧。”
卡季卡点点眼镜,“柳夏,准确地说,我们的“淘气”是在政府允许范围内的。他们是政府财产的一部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乃至生命都属于国家资产。我认为我们对于这位年轻姑娘的担心主要来自于她可能不知道该如何保证财产的长久使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柳德米拉了然于心,笑着表示赞同:“还是费多申科医生会说。”她冲卡季卡眨眨眼:“我就喜欢你帮我们开脱的样子。”
“我们会停止仇恨么?”贝卡问,“说真的,我们真的会么?”
“总有一天。”卡季卡确信。
柳鲍芙嗤之以鼻:“我们这一代人?不可能了,下一代吧。”
少数非自愿被迫移民到米加斯的卡扎罗斯人比如米加斯裔卡扎罗斯人被顺利遣返,回到家乡。紧接着,我们的女总统借着“女性更好管理,不容易出现暴力事件”,将女性和大多数三岁以下的孩子遣送回卡扎罗斯帮助战后重建,留下丈夫和年长的儿子被扣押在隔离区。新政府调查统计,如今隔离区的家庭,大多数都是在战前为占领区政府服务的文职人员,以教师,警察,医生和公务员为主,并且不少收到过压迫占领区原居民的指控。
相对于一般战俘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要好太多了,不仅可以亲人住在公寓里,也能享受到更多的自由。这些人白天需要用体力或是脑力劳动支付卡扎罗斯欠下的巨额赔款,穿的是相对看起来更平民一些的制服,袖章是扎眼的黄色,没有编号而是各自的姓名。少数运气好的会被送到瓦尔塔的酒馆工作,至于干些什么彼此心知肚明。这是一份好差事,只是被摸几把,亲一下,就可以得到不少消费,否则就只能像其他人一样生活拮据了。相对来说,有特殊技能的,比如医生,电工,木工,教师,过的都还算不错,但来钱远没有在酒馆上夜班来的快。我每天早上上班前都会看到他们从隔离区排着长队走向拉瑙卡市中心和瓦尔塔,每个人都低着头,满脸颓废,毫无生机。
独自喝酒的军官总是会吸引注意。很快,几个非常年轻姑娘拿着一摞传单向我走来,皮肤被晒成健康的浅棕色,肩膀宽阔,袖子撸到胳膊肘,露出肌肉结实的精瘦小臂和脏兮兮的胳膊。她们没穿军装,又浑身机油味儿,以至于我刚开始以为她们是贝卡手下的军械兵。等走进后我才看到这些姑娘穿的是深蓝色的连体工装和胶鞋,有几个甚至在头上围了花头巾,一副农民打扮。
她们互相看了看对方,其中一个年纪稍大些的清了清嗓子,下意识的咬了一下嘴唇,向前一步,背书似地跟我说:“你好,长官。我们是来自莫罗多伊的全农盟成员。”
“全农盟?”
“全米加斯农民联盟。”她指向自己胸口的谷物和拖拉机纹章,“我们是莫罗多伊分布的青年代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莫罗多伊,来这儿很远吧?”
“三个小时火车,两个小时汽车呢!”一个宽下巴的姑娘插嘴道。
“闭嘴,乌靼。”她身后的女孩迅速把她拉回去,将下巴抵在她的头上,满脸希翼的看着我和那个最早说话的姑娘。
“孩子们,你们有什么事儿么?”真奇怪,我明明只比她们大几岁,却好像已经是她们的母亲了。
“我的名字是帕拉斯科维娅·缇玛谢娃。不过大家都喊我帕莎。这是娜塔莉娅·柯什修柯,乌妲利娜和她的姐姐斯维特拉娜·科沃尔达卡和叶夫根尼娅·埃柳叶娃。”
说完这段话,帕莎紧张的喘了口气,脸色微微发红。她叫我想起年轻的柳鲍芙,总是冲在第一个,充满激情。我站起身,一一和她们亲吻脸颊,“您好,各位。欢迎来到拉瑙卡。我是.....”
“我们知道你是谁!”插嘴的姑娘乌妲忽然激动的大喊,把我吓了一跳,“我知道你是啥!你是杀了三百六十七个卡扎罗斯人的狙击手恰尔洛夫!你和丽百卡·斯米尔诺夫一起在卡基米尔杀了巴痕洛伯格的屠夫约瑟夫·佩莱勒茨!你们在雪地里埋伏了两天,整整两天,只有一点面包。一点一点接近,从四百码爬到一百五十码。你甚至不知道那头猪长什么模样。他们为了防止被狙击手看出谁是军官,都把军衔遮住了,狡猾的东西。但你们更聪明,你和斯米尔诺夫观察了很久,一直等到他脱下手套,四根手指!他有一只手只有四根手指。还有一次,你在独自作战的时候看到一个宪兵站在十字路口。这只有一个原因,他要指引部队进入新的位置。你通过他张望的方向获得了情报,砰的一枪把他打死,然后将他丢到了一边,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他。你带着信息回去报告,我们赢了!我们在布痕洛伯格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
“乌妲利娜·科沃尔达卡,难不成您想当一个历史学家?”我佯装震惊的调侃道。
“不!我要当狙击手,像你一样!”
“乌妲,别闹了!”斯维特拉娜皱着眉头阻止她接着说下去,“抱歉,中尉女士。我的妹妹是您的忠实崇拜者,她还收藏了您被采访的那份杂志简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乌妲利娜在身后几乎是跳起来,用手比划报纸的形状,高喊:“拉瑙卡的光荣女儿,米加斯的人民英雌,赫塔·恰尔洛夫,带领她母亲的兄弟和父亲的姐妹为祖国战斗。截止今日,她已经击杀了两百名卡扎罗斯敌人!”
我急忙哀求她小声点,先请几个姑娘坐下再说。
“你们成年了么?”我挥手叫一个绿袖章过来,“能喝酒么?”
乌妲利娜刚要点头,被斯维特拉娜截胡,“我们喝汽水就好,谢谢您。”
“五杯汽水,一碟腌肉,要大份的,水果馅饼,你们这儿最大的谢谢。”
“您太破费了,我们吃不完的。”帕莎说。
“没事儿,可以带回家嘛,这么冷的天,也不会坏。”我转头问绿袖章,“记下来了么?“
绿袖章是个细腰大眼睛的年轻男孩---最常见的那种年轻战俘。他鞠了个躬,拖着脚步往楼上走去。花围巾的叶夫根尼娅激动的推了推斯维特拉娜,冲绿袖章离开的背影挤眉弄眼,两个人笑作一团。
“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儿么?”我问。
帕莎递给我两份海报,能看出来是她们自己刻,自己印的,但是完成度相当高,颜色也非常鲜艳。第一张上欢了穿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女人手捧各种粮食和农作物。戴头巾和黑帽子的圆脸的中年帕科拉斯科农妇,扎了两个长长的麻花辫,怀里抱着满满的麦穗。竖领衣服上绣满鲜花的马甘斯克女人探头看胸前有子弹带的帕罗亚少女手中的小羊。红色刺绣背心裙,头带红色毛绒帽子的罗斯奇亚女人头顶果篮,微微侧身,眼神落在画面中央。七八个女人簇拥在最中间一个连体工作服,短发外扎了蓝手巾的女人,手里是被着重勾勒的面包。她们看起来很高兴,红光满面,手挽着手,挤在穿工作服女人旁边,似乎在庆祝些,卧槽大约是画面下方丰盛的蔬果和食物。这幅海报的上面有一行字:“女性是农场的重要力量!下面则是:用劳动得来的丰收庆典民族团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画的很好嘛。”我说。
“我们做了两个月才做好!”帕莎骄傲的说,“喏,这个马旦斯克姑娘是乌妲照着您画的!”
“帕莎!”乌妲气的推了帕莎一把,“你说了不会告诉她的!”
我看了看,那姑娘确实和我有点像,不禁也笑出了声。第二幅海报相比之下要简单得多:肌肉结实的短袖女人站在一台联合收割机上,满脸笑容。身后则是另一个驾驶拖拉机的女孩扬起手帕。配文呼吁:女孩们可以开坦克,当然也可以开拖拉机!更多的女性为机械化农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