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拉瑙卡的狙击手恰尔洛夫(无,介意)(2 / 2)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我举手敬礼,向他们告别,为刚才不合时宜的真情流露而面红耳赤。快走到门口时,莱勒诺夫假装自然地喊住我,“中士,茶壶旁边有半盒点心,拿去和你的战友分了。”
我回头,只看到莱勒诺夫站在没有玻璃的窗口抽烟的背影。我将视线投向诺瓦伦科,他翻着白眼,飞快地做了个鬼脸,又冲莱勒诺夫努努嘴。我心领神会,拿起盒子,上面的硬卡纸写着:
“给我最可靠可爱的费多什卡,生日快乐。你爱的巧克力,由安雅亲自打包,来自你的妻子维卡和你们不安分的孩子。”
此时战况已经有所好转,我们的食物供给也相对充足,但甜食还是难得的美味。我吞了吞口水,打算推辞,去被莱勒诺夫一顿呵斥。“盒子带走,贺卡留下,滚去洗澡,今晚你还要站岗!”
五十七块儿一根半手指大小的巧克力裹在金色锡箔纸里。见者有份,我先分给诺瓦伦科四颗,最亲密的战友一人八颗,其他几个熟悉的一人两颗,剩下的十几颗却一直舍不得吃。甜食实在太珍贵,我已经很久不知道糖是什么味道了,一直到半夜实在忍不住才小心翼翼的扳下小小的半块儿放进口中慢慢含化。巧克力甜蜜温暖,我身边紧紧挤着战友。我和贝卡一个“被窝“。说是被窝,不过是用两人的衣服裹成的临时睡袋。贝卡的头依靠在我肩膀上,前几秒还在央求我保证不会再冒险独自进行任务留下她担惊受怕,眼下已经沉沉入睡。卡季卡有点感冒,疲惫不堪,和安娜蜷缩在一起。两人头上盖着卡季卡的外套,脚上则裹着安娜的外套她的更破烂。安娜一只手按在步枪背带上,因为要负责的后半夜站岗必须抓紧时间休息。尽管飞机轰鸣和前线的炮弹不绝于耳,尽管空气里有死亡和泥土的腥气,我还是尝到一段点有限但久违的宁静。这是我真正的家庭,我的父亲,我的姐妹。我看着明亮的星星,很高兴又活过一天。多奇怪啊。我杀了三个人,但世界没有一点变化,除了又多了三个心碎的家庭以外。我开始想那个漂亮干净的男人,我从洗澡的时候就开始断断续续的想他。我变得干净了,但也没那么干净--没他那么干净。他是怎么做到的,在泥泞的战地如此干净?他闻起来是什么样子?一定不会像我们的头盔一样满是汗水和肥皂。他吃起来了呢?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看起来很好吃,很香甜,尽管我知道他现在又脏又破,身上多了一个血洞,马上就要腐烂。如果不是值勤的柳鲍芙用鞋尖挑起衣服盖住我的眼睛,我真不知道我还要想多久。
有趣的是,没过多久,莱勒诺夫就向我和贝卡特别配给了爆炸子弹。也就是说,如果再晚几周遇见埃里希,他即便不死,也会被烧的面部融化。
我们的相见,注定是一个战争期间最常见不过的,阴差阳错的巧合。我忽然有些可怜埃里希,从我第一次见到他,他就已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猎物。他反抗,挣扎,不甘心,甚至创造过欺骗死神的奇迹。然而苦难永无止境,几年后的今天,他还是我枪口下的猎物,我瞄准器里的囚徒,跌跌撞撞,无法逃脱。
------
我想从被击中的那一刻,埃里希就在和污泥作斗争。他拼命保持干净,却不断的摔倒,狼狈不堪。为避免鞋底被泥浆弄湿,埃里希决定舍近求远,顺着劳动建设楼的一楼走廊前进。他的身影消失了,但我可以估算他会看到什么。在潮湿闷热的昏暗房间里,成百上千个战俘卖力的重复洗衣服,做瓶子,做鞋子和纺织等流水线工作,活像工业的幽灵,“大机器的小小齿轮”。
我能理解为什么格略科要赌上一切换取顾问的身份,战俘的生活并不好过,即便没有性侵也糟糕令人叹息或是兴奋,取决于你是卡季卡还是贝卡。瓦耳塔每天早上要打五遍铃声,第一遍起床铃在四点半,第二遍集合铃五点。在中间的半个小时内,囚犯要听从军官指挥,完成洗澡,排泄,整理屋子和床铺等一系列任务,具体顺序视情况而定。五点整,随着铃声结束,所有囚犯要以合格的仪容仪表站在各自床铺前,手贴裤缝,立正等待看守检查。瓦尔塔的内务规定极为严苛,“你们都曾是军人,我也要用军人的标准要求你们”,莱勒诺夫如是说。未经允许,囚犯不允许携带任何私人物品前往工作场合,也不能乱带东西回宿舍,早晚检查时一声令下,所有人双手平伸,手指张开,如果制服带口袋,那么口袋也要翻出来避免走私。毛毯折叠整齐后放在枕头下方,幸运的战俘将家人或是军官赠予的厚衣服或是围巾摆放在床脚,尽力显得有礼貌谦逊。对于是否允许囚犯持有私人物品,大多数军官持反对态度,日记,衣服,袜子,甚至是内裤和内衣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危险因素,但如果完全不允许囚犯有任何东西又未免有些过于残忍,于是我们只能做出退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没有太大危险性,比如食物,香烟,火柴,尖锐物品,而战俘本身又非常乖顺的话,我们就允许他们暂且保存。随着冬天的到来,能否拥有私人物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特权。它很大程度上决定轮到你去做露天苦力时,你会穿着棉袄,围巾,毛衣和羊毛长袜还是统一发放的裹脚布,木鞋和单薄的秋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第二遍铃声结束后还没有来得及归队的囚犯会被处罚,可能是几鞭子,罚站也可能是关禁闭,总之不是太严重。接着是检查和点名,应到几人,实到几人,几人因病休息,等等等等。有些看守会接着这个机会寻乐子,没收战俘的东西或是捏捏大腿和胳膊。第三遍铃声在五点半钟,生病的战俘会被带去医务室进行治疗,其余人则会被给予简单的早餐,通常是半片又硬又干,有些变味的面包和一杯热茶。老实说,比我小时候吃的好不少。露天劳动的战俘会吃得更好一些,有牛奶和燕麦,甚至幸运的话能吃到香肠。早餐结束,第四遍铃声在五点五十分,预示着早餐结束,囚犯小跑前进,各自站在工位上开始准备工作,要去附近采石场和农场工作的战俘或步行或坐车,在集合点站定,等待六点的最后一次铃声。
最后的铃声预示着一天工作正式开始。拉瑙卡六点还只是微亮,太阳升起,泛光灯逐渐熄灭。伴随着初升的朝阳,升旗台上的主旗手军官以敬礼和三声急促的口哨为信号,示意升旗仪式正式开始。旗帜缓缓升起,在寒风中猎猎搏动。战俘在看守的指挥下合唱歌曲,升瓦耳塔营旗的时候是瓦耳塔的营歌,升国旗的时候是米加斯的国歌,从“我们向你致敬,瓦耳塔,我们永远不愿和你分离”,到“我们感谢你,瓦耳塔,美丽的土地,教会我们对与错,我们谦逊而沉默,用心灵赞美你的恩典”,再到“自由的旗帜佑护她的孩子”,悠扬的音乐传递到上万平米的营地的每个角落,连居民区都能听到。强迫战俘吟唱这样的歌曲是件美丽又残忍的事儿,充满讽刺。歌词儿里有自由,家乡,荣誉和胜利,但战俘什么都没有。他们用米加斯语唱米加斯的歌曲,把痛苦和耻辱包装成糖果供我们享用。这些卡扎罗斯人有资格唱我们的国歌,将蓝底十字星称为他们的旗帜么?你怀着这样的疑惑去询问任何一个看守,她们都会告诉你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战俘们也只剩下这面旗帜了。他们从印有米加斯标志的餐盘和水杯里进食,睡在印有米加斯标志的被褥里,他们穿带有米加斯标志的囚服,证件上印着米加斯的字样,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也被印上米加斯的标志销售到米加斯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一切都是米加斯的,他们同样也是米加斯建筑的原材料。
他们在工作前后和睡前要各唱一次,把语言和韵律都深深打进脑子。不能迅速学会的囚犯会挨揍,记不清歌词儿的囚犯要关禁闭。歌词儿刚发下来的一周,囚犯们在劳动时都不住的默念背诵,在洗瓶子,钉鞋子的间歇哼唱巩固“哦,瓦耳塔,我们永远不愿与你分离”,“教会我们对与错”。有的囚犯甚至睡梦中都在喃喃自语“哦,瓦耳塔”。这是一种歌曲的诅咒,文字和旋律都在传递信息,神不知鬼不觉的催眠囚犯。这首歌儿并不难听,甚至可以说得上好听且朗朗上口,在男声合唱的烘托下尤其美妙。旋律改编自一首古老民歌,米加斯和卡扎罗斯都有以它原型的调子。卡扎罗斯人听到这段旋律的第一反应是家乡和深埋在记忆里的童年,还有作为人生活的过去,几乎注意不到歌词是如此残忍讽刺。他们的舌尖轻颤,肺腔在寒冷的空气里鼓动,即便不相信也不断用带着口音的,或低沉或柔和的声音重复,把谎言编织进韵律,催眠魔药合着音符吞下。这是米加斯的赞歌也是卡扎罗斯的挽歌。也许只是巧合,合唱安排的时间非常巧妙,吃饱早餐的感动,工作结束的放松和对睡眠的期待被融进歌曲,帮助囚犯消化这份谎言。值得一提的是,埃里希显然不是这首歌的受众---他在第一次听清合唱歌词时把早餐吐了精光。
七点钟的时候我们开始交接,值了夜班的士兵回去休息或上城里寻乐子,白班的士兵打着哈欠站岗。七点到八点军官也开始陆陆续续到岗,具体上班时间取决于部门:医院和军械部要早一些,保安局和监狱则可以拖拉到八点。当然如果你家住的太远或是有突发情况,也可以和上司协商。
战俘每天平均要工作十一个小时以上,上午是六点到一点一刻,中间有一刻钟休息时间,战俘会聚集在操场上跟随口哨声扭胯弯腰,抬手抬脚,稍作调整。我们倒是有一个囚犯食堂,但远远不够容纳所有人。为节省时间,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和流水线工作的战俘在操场上按照营房领取午餐,通常是蔬菜汤,人造黄油,两片黑面包和一片肥肉。为了满足重体力劳动的需求,驻外工作的囚犯要吃的好得多。矿场的战俘有抹芥子酱的熏鱼三明治和加牛奶的热茶,在农场工作的由农场负责喂饱,通常是一大碗浓稠的黄油燕麦粥和油乎乎的豌豆派,运气好还能吃到地里剩下的蔬果。顾问在军官食堂里专门为他们划分的专区用餐,伙食和士兵差不多。下午的工作从两点到六点半,结束铃响,囚犯再次合唱,排队用分量比中餐更少的晚餐。每周一次,晚餐会多一份钙片和维生素片,这些廉价的东西足矣让囚犯们免于营养不良的折磨。晚餐后,工作量没达标的队伍被赶去加班儿,其余人排队抽签,抽中的服侍军官,没抽中的沐浴后稍作休息,小声交谈社交,等到九点,战俘回到各自床前,最后合唱一遍,准备入睡,保持绝对安静。
他们吃的不算太少,永远是可以工作但始终饥饿的状态。他们睡的也不算太少,但经年累月的反复劳作足矣消磨掉人的精神。普通战俘的折磨没有尽头,他们没有周末,没有休息,就连节假日瓦耳塔也会安排顾问监督工作进行。这些人唯一的娱乐就是收到外界寄来的包裹,而现在这件事儿也没那么容易了。囚犯每天的自由时间只剩下睡前的一个小时。其余的每时每刻,他们都被严格监管,保持沉默,连去洗手间都要打报告。和普通战俘相比,顾问的生活简直是天堂。他们住和单身公寓差不多的顾问宿舍,工作时间和军官相同,吃得又好又饱,不需要运动或是合唱。周日和节假日不用参与劳动,能相对随意的抽烟和休息。每周还有一份津贴,不多,但足以买过冬的衣服或是偶尔去镇上解馋,有的甚至会寄回卡扎罗斯救济家人。格略科想成为顾问,它是一种身份,一个保障,意味着你的劳动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政府认可你的价值,你比你的同胞更值得保护。顾问唯唯诺诺,前倨后恭,瓦耳塔的战俘则没有人样。他们全都呈现出瘦骨嶙峋的趋势,体型介于格略科和埃里希之间,眼睛凹陷,颧骨凸起,四肢细长,风一吹,衣服贴在胸膛,能看到骨头的轮廓。有首都来参观的军人感慨战俘都瘦的脱了相,少了些味道。这话确实没错,现在还没有被领走的战俘大概率这辈子都没什么机会了。他们苦气冲天,卑躬屈膝,发型衣着如出一辙,操着差不多的口音生硬的米加斯语,说话如孩童般坑坑巴巴,只有单词没有语法,军人味儿少了很多,完全是奴隶的模样。
埃里希看到的,擦肩而过,交换眼神的就是这样这样一群饱经蹂躏,被睡眠不足和营养不良驯化的行尸走肉。
一直到十二点十三分,埃里希的身影出现在狱政司的门前的拐角处。我赶快坐到桌前,调整好严肃的神态,等待他出现。
“还等什么?“我招呼格略科,“站到门边去啊,各就各位。”
“我们再打一个赌吧,”格略科一挑眉毛,神采飞扬,充盈着狡黠的气息,“这次赌一个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我觉得我对他真不赖,格略科看起来比很多顾问都健康自信,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你说。”我回答。
“我赌克莱茨进来之后会站在原地瞪你,说不定还要加上一句“我希望你满意了,让我走上这耻辱之旅”。”
“我才不跟你赌呢,我相信他就会这么做。”我咯咯笑道。“不过如果他真这么说,我确实会给你一个吻,因为你是个敏锐的观察者。”
“在战场的混乱中,敏锐清晰的头脑是最大的武器。”格略科欠身行礼,“您比我更清楚这一点。”
“愿闻其详。”我故意文绉绉的回复。
“合格的狙击手最重要的品质是洞察力和耐心,而您同时具有这两点,这就是您为什么是最好的狙击手。”格略科对答如流,“我也受过狙击训练。”
“你执行过任务么?”
格略科摇摇头,指了指眼镜。
“难怪。”
“您不这么认为么?”他困惑的望着我,“您未免有些妄自菲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我做了个模棱两可的手势,“等他进来吧,我很好奇他会给出什么答案。”
我们又等了大概三分钟,门外才传来叶夫根尼的敲门声。“中尉女士,有人找您。”
“让他进来。”
我和格略科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露出狡猾的微笑。
-------------------
“你迟到了。”
“这不是你想要的么?”埃里希站在门框边,满脸悲愤,一副宁死不屈的倔强模样,“让我像个小丑一样在这儿展览?下一步你想做什么?打断我的腿,让我在地上爬行?”
我露出笑容:“约瑟夫,你赢啦。”我拽着格略科的裤腰将他拉近。漂亮的棕发男人左手搭上我的肩膀、右手捧住我的脸颊,俯身和我接吻。格略科很柔软,呼吸有薄荷的气味。吻像一个温暖而潮湿的拥抱,我们并没有缠绵太久,很快的结束赌约。他的睫毛堪堪扫过我的眼皮,恰到好处。格略科很有分寸,他知道这个吻是服务于我的,却依然表现出游刃有余的浪漫。他的肢体动作展示出适宜合格的亲密,足以引起埃里希的不适的同时不致于引起我的厌烦。我们都心知肚明这个吻是表演给埃里希看的。埃里希需要看到我亲昵的把格略科拦入怀中,俨然是工作情人的模样。他需要看到格略科取代了他的位置,像男人一样吻我。他不用爱我也可以嫉妒和不满,人类就是这么奇怪。
“不得不说,格略科比你会接吻。”我轻快的评论道。
埃里希面无表情的看着满脸春意的我们,嘴唇抿成一条浅粉色的线。“他有必要在这里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他说话时不看格略科,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大的羞辱方式。
“他在这儿工作。不像你,埃里希,不是每个卡扎罗斯人都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度假时光。顺便一说,希望我没有打扰你的午休,亲爱的少校先生。”
“我累了,如果您不介意,我想早点回去。”他不耐烦的回答。
我收起笑意,“你知道你为什么在这儿么?”
埃里希眼神疲惫,半是悲哀半是鄙夷,居高临下的俯视我,一言不发。
“你应该害怕,7307。”我又点燃了一根烟,抬手示意格略科这根儿不计数。“瓦耳塔的规矩很难学。”
“我太累了。”埃里希嘟囔着,说不上是一个回答。
我打了个响指,格略科走上前,一记凌厉的耳光掴在埃里希的左脸。少校苍白的脸很快肿起来,浮现出同事手掌的轮廓。对瓦耳塔模范战俘格略科来说,充当军官的打手易如反掌。埃里希晕头转向偏过头去,被格略科扯住后脑的头发拽过来面对我,“回答长官问题时永远要用尊称。”他耐心复述,甚至腾出手用中指把埃里希散乱的头发抹顺。
埃里希看起来不是很惊讶,只是站在那里,悠长而沉重的呼吸,双眼紧闭,肩膀哆嗦,有些恼火的咬牙,可以很明显的通过脖子上的青筋和肌肉看出连牙龈都在用力。他抬起手,没有用袖口而是用大拇指的侧面轻轻沾了沾人中挂着的血滴,动作轻柔矜持,好像绅士被暴民吐了口唾沫。
又是一个一耳光,这次埃里希终于发出压抑的呻吟,连呼吸都开始颤栗,带着震动的音波,等重新站直时,一个小小的带血的豁口出现在他的嘴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接受惩罚的战俘没有允许不准随意触碰自己。”格略科昂起头,浅蓝色的眼睛注视着埃里希的头顶,不敢直视。埃里希说话用的是母语,格略科用的却是米加斯语。我注意到格略科执刑时手掌也是微微隆起的,正好避开了埃里希的耳朵,不会把他打到失聪。
我忽然笑出了声,这幅画面实在滑稽,一个米加斯村姑正命令一个印刷厂工人的儿子掌掴一个富家少校,如果发生在书里或电影里,这种情节一定会被批评为用力过猛的政治宣传。
“看在以前交情的份儿上,给你个建议。如果你下一句开口不是正确的语言,约瑟夫又会给你一巴掌。”
埃里希缓慢的闭上眼睛,喉结一动,用米加斯语回答:“明白,长官。”
“感觉如何,约瑟夫?”我问格略科,期待他兴致勃勃,小人得志地冷笑着说“非常感谢”。
然而格略科只是鞠躬,退回到角落,脸色微微发白,“为您服务,长官。”
“你迟到了,7307,三十一分钟。有理由么?”
“没有,长官。”
“两个耳光就把你的锐气打光了?埃里希,埃里希,”我摇头叹气,踱步到他面前,将手掌完全贴在埃里希的脸颊上。“你让我有点儿失望。”
埃里希的脸颊柔软光滑,带着外面的寒气。眼睛在明亮的午后阳光里变了颜色,从迷人的灰绿色变成某种更朦胧的灰。他褪色了,嘴唇干裂发灰,以至于鲜血像贝卡的红宝石那样扎眼。手掌滑向脖颈,我把自己拉近,吻走他唇边的血珠,我告诉他如果可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会考虑让格略科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埃里希嘴唇颤抖,好像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似的连呼吸都开始哆嗦。随着一阵睫毛痛苦的眨动,他忧郁的盯着前方,眉头微蹙,上半身缓慢前倾,迟疑片刻,最后避开嘴唇,让嘴唇擦过我的脸颊,轻盈的有些发痒。他保持着身体前倾的姿势,手依然贴在大腿两侧,尽量不碰到我,动作细微到难以察觉。
他的亲吻使我想起很多年前的春天,村里的姑娘会站在树下,保持不动,闭上眼睛默默祈祷,等待风的亲吻。接着我们各自摘下一枝柳条,根据它的形状推测未来丈夫的模样,这是传说中的河水妈妈给女孩们的礼物。春天的叶子总是饱满鲜绿,充满吉祥的寓意,萨沙要嫁给金发碧眼的地主儿子,牧女玛丽亚要嫁给爱骑马的英俊富商,连我的叶子上也说未来我会是一个伯爵的妻子。即便知道都是毫无根据的迷信,这点儿彩头也足矣叫我们开心几天。我们用伯爵夫人,地主夫人这样的绰号互相称呼,一边包着浆洗过的头巾干无休无止的农活,一边互相打趣,幻想未来会过上怎样富庶的日子。我们手上不敢停下,否则今晚富商的夫人就要饿着肚子在羊圈里睡觉,地主夫人会被她怀着第七个孩子的母亲摇晃着胳膊怒吼,伯爵夫人最倒霉,她逃不掉一顿恶揍,明天就要顶着父亲赏赐的淤青收拾出现在朋友面前了。可怜的拉瑙卡的姑娘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找个好丈夫上,祈祷这个不知名的男人能变成她们的翅膀。离适婚年纪越近,我们的幻想也越来越平乏,从地主儿子变成别酗酒成性。河水妈妈的传说是假的,萨沙嫁给了我的表哥,难产死去,玛丽亚和她爱嚼烟草的鞋匠丈夫也在战争期间相继战死。那条河变了模样,垂柳全死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河岸和被烧的焦黑的树。少女们祈祷爱情的小河现在是处死战俘和间谍的刑场,尸体烂在泥巴里,在春天繁衍出密密麻麻的肥胖洁白蛆虫。刚回拉瑙卡的时候我又去了一趟小河边,那时还是初春,河水正慢慢变得清澈,最好还是不要饮用,卡扎罗斯人可能在里面下了毒,柳树抽枝,尸体也得到妥善处理。我跪下,掏出一颗从卡扎罗斯克里瓦带回来的石头,虔诚亲吻后埋葬在河岸边。石头上刻着伊莲娜·彼得罗夫娜·哈萨诺娃的名字和生卒年。我并不清楚她具体来自哪里,只知道是这附近的村子。她比我大很多,是个飞行员。我们并不熟悉,她只是恰好跳伞降落在我们驻扎的营地旁休整,两天后就要回空军基地准备下一轮轰炸。我们都夸赞她是搏击长空的雌鹰,她笑了笑却没说话,只是闷头喝酒。离开的晚上她向我倾诉,伴随着远处炮火不断的轰鸣,声音嘶哑,“小妹妹,空军死的时候可能连尸体都不剩下。你是拉瑙卡人,我有件事儿想拜托你。如果你能活到胜利,上帝保佑,帮我从卡扎罗斯带一块儿石头,刻上我的名字,那就是我了。把它埋葬在拉瑙卡的诺耳河边,也算是一个安息之处,伊莲娜·哈萨诺娃也算是回家了。”我没有费心安慰她一定可以活下来,空军九死一生,而哈萨诺娃是那种会带着机关枪跳伞,向前来俘虏她的卡扎罗斯人射击的人。她不想死,但为了打败敌人她会擦干眼泪,把着火的飞机当作炮弹冲向敌机。我不了解她,但我了解她那样的军人,握住她的手承诺我一定做到。由于战争通讯崩溃,我收到哈萨诺娃死讯的时候已经迟到了两年有余,虽然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我还抱有幻想,期待也许她是幸运的百分之一,我们会在拉瑙卡的河边相遇,在酒馆里把石头的承诺当作战争轶事一笑了之。然而我也没有太过悲伤,而是起身来到花园里,开始着手挑选石头,接着用匕首刻字,直到手指被磨出鲜血才落下几滴泪来。我尝试刻下“这里安葬着伊莲娜·彼得罗夫娜·哈萨诺娃,拉瑙卡人,英雌,空军飞行员,女人”再加上生卒年和一句《圣经》引用我觉得哈萨诺娃会喜欢,她经常把上帝保佑挂在嘴边。然而石头太小,连刻下她的全名都是勉强,我的心脏因莫名的悲哀而疼痛,她几十年的生命留在这世界上的痕迹太少太少,一颗石头怎么能足矣概括哈萨诺娃?生命不能被浓缩于方寸之间,却可以被一枚点二二的竞技子弹,甚至是一粒肉眼见不到的细菌轻易夺走。她的名字出现在阵亡名单上,只占一条字母的空间。我有太多太多要写的东西,我要写她讲话的口音,她抽烟的模样,她笑起来不整齐的牙齿和忧郁坚定的蓝眼。可我真的有资格写么?我看到的也不过是空军飞行员哈萨诺娃,我被委以重任并不是因为我多么了解她,只是因为我是拉瑙卡人,只是因为在士兵被打散重新编队的战争期间,同乡人很难找到。哈萨诺娃死了,千言万语也无法还原真实的哈萨诺娃,我只能带着那颗石头回到故乡,按照承诺将她埋葬在河边,她曾今和母亲,妹妹们一起许愿占卜的河边。也许我们曾在河边擦肩而过,也许她见过三个脏兮兮的村姑在河边玩儿水?河水妈妈也告诉她未来她会找一个英俊富有的丈夫么?她知道自己会和火焰一起消失么?“拜托,小妹妹,请带我回家,把我留在诺尔河的河畔,拜托,小妹妹。”我闭上眼睛,俯下身,和哈萨诺娃告别,河边一片寂静,只有风卷起卷起细小的树叶亲吻我的脸颊,传来记忆里哈萨诺娃夹杂着炮火的细碎嗡鸣。
我睁开眼睛,声音却没有消失。
“拜托,恰尔洛夫。”
我怔怔的盯着埃里希,努力分辨意那是他低声下气的哀求还是河边风声里的耳语。
我强迫埃里希望着我。他为防止眼泪滴落,眼睛瞪的很大,能看到绿眼球四周的眼白。他的视线落在我的脸上,乍一看非常认真,但眼神却是涣散的。他在用一种很聪明的方法避免看清,将自己抽离出这个残忍的场景。
“操你要多少钱,卡扎罗斯狗?”我温和的询问道。
埃里希闭上眼睛,泪水勉强足够沾湿睫毛,但远远没到可以顺着脸颊流下的程度。突出的喉结动了动,他语调沉重低沉,气息奄奄,嘴唇翕动,“您不需要支付任何报酬,您是战争英雄,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多好,”,我赞许的爱抚他温暖光滑的脖颈,让他把头倚靠在我的肩膀上,“你也和穆勒一样了。”越过埃里希的肩膀,我冲格略科眨眨眼,炫耀再次驯服了一个敌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书梦空间 http://www.shumkj.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