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师出有名,才能让人信服(1 / 2)
第59章 师出有名,才能让人信服(求订阅)
“嗯咳。”
朱元璋愣了几秒,随后转移话题道:“怎么忽然过来了。”
说着他又摸向皮皮的脑袋,脸上露出笑意。
“过来汇报工作啊。”
朱云峰笑道:“老祖宗投了钱,那就是天使投资人,咱得向您汇报一下进度嘛。”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说说吧。”
“现在公司已经组建起来了,正在招人,镇里的资料也看了,可以租地了。”
朱云峰说道:“我们镇目前闲置的土地很多,镇里的意思是租一万亩都够,但资金压力太大,我想先租五千亩。”
“我算过了,五千亩地,产粮最少有1600万斤,以每亩地需要20斤种子来算,够给大明八十万亩地。”
“届时我会多搞点种子、化肥和农药,大明这边也可以同步种植个几千亩,那样的话总产粮应该能达到3000万斤,能种一百五十万亩地了。”
“这样一来,明年下半年大明种一百五十万亩水稻,产出的第三代种子到后年上半年,基本就能够推广到全国。”
“当然。”
他顿了顿又道:“这只是估算,实际情况可能没理想得那么好,因为所有粮食不可能全部适合当种子,需要选种和优化。但应该也差不多,在产粮上大明缺少农药,也只能用土制化肥,预计产量上可能要比现代少三分之一,也就是每季度产粮约500斤,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比大明每亩400一年的产量高很多,翻了快两倍了。”
大明开国初期,南方是人口和经济中心,所以朱云峰才先以水稻为主,小麦的话目前北方人口太少,不适宜推广。
现代常规水稻亩产基本在600-800斤左右徘徊,800斤以上的是试验田。
但那是化肥农药加上高产种子的情况下。
目前只有高产种子加土制化肥,以农药和工业化肥能增产30%来算,他们的产量至少得少三分之一。
当然。
还有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科学种植。
当今粮食生产可不是化肥农药种子那么简单,这些加一起最多增产50%。
除此之外,还有科学种植的方式以及水利设施等等。
比如选种与整地、播种与育秧、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都是科学种植的重要环节。
古代老一辈农民虽然也有丰富的经验,但相比于现代化科学管理还是远远不如。
因此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也非常重要。
不过这一点朱云峰也做了考量。
整个布局就是,他会在明年上半年安排五千亩的种植。
然后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培育。
相关内容进行跟踪拍摄,拍摄的视频会立即送去大明,到时候给这边整上一块幕布,搞个放映机,召集大量农民来观看学习。
同时大明也同步开展试验种植。
他们这边搞五千亩,大明那边也搞个几千亩。
他们这边怎么科学培养,大明那边翌日拿了视频资料,种地人员就观看学习,跟着一起做。
这样也能把技术传播过来。
因而到时候只要相关技术能够学到位,增产还是没什么问题。
跟大明那边一年平均亩产400斤比起来,即便是一年亩产500斤也是个巨大的农业革命了,何况顺利的话,至少一年亩产800斤以上。
年产800斤在现代能亏得苦茶子都没,但在古代就是一户农业家庭收入翻倍,整个封建社会的物资将迅速充沛。
这样的变化对于古代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常规水稻最多也就六七代还能保持高产,到六七代之后,就会退化。
所以在留种问题上,大明最多保持两三年就得重新换种子。
不过这也不算困难。
他们在现代也会一直保持着种植,种子可以不断往大明送,大明那边把前代种子的后代送过来替换,如此能保证种子常留常新。
只要第一批水稻种子送过去,二代水稻成熟,用来弥补第一代种子的缺口,那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当然。
到时候还得想办法建立自动化传送带,让老朱派人来。不然光靠朱云峰、朱棣和季赫三个人来回搬可能得累死。
“嗯。”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目标朝着他们的预想的方向前进就行。
朱云峰又继续道:“先种五千亩,然后养殖各类家畜,肉就不送到大明来了,但可以把优质的种猪、种养、鸡鸭、种牛送过来培育。”
“为什么肉不能送来?”
朱标好奇问道。
“要是肉过来,就不能补缺口了,会被查的。”
朱云峰双手一摊道:“种出来的粮食,有免税政策和自产自销原则,只要不放在市场上去卖,没有人管。但我养出来的那么多肉不见了,怎么可能会不被察觉?牲畜疫病检测部门、税务部门都会调查,到时候肯定会被发现,想在现代瞒点东西很难的,你们以为我容易啊。”
“好吧。”
朱标就也没说什么了。
“就是目前资金基本上也就只能维持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就跟不上了。”
朱云峰又道:“不过老祖宗放心,我这次不是来要钱的,等我第二季度把东西送来大明到时候再给我下一步的资金就行,这样明年大明在粮食上就能走上正轨,到后年就可以进行工业积累了。”
“我到时候在这边开设工业部门,搞些加工厂之类,大量收购银,以纪念币的形式铸造银币,送到大明流入市场上。”
“配合丰富的粮食产能,大明的经济也能够迅速活络起来。”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银币都是归大明皇室,完全可以以我之前说的以工代赈的形式将财富分配下去。”
“这样顺便还能建设大明全国的基础设施,道路、水利等等。”
他笑道:“不出意外的话,大明会在五年之内,从刚建国的举步维艰,到国力膨胀数倍不止,国力上去了,就能够搞其它东西,教育、科技、军事、经济都能同步发展。”
“好!”
朱元璋非常满意,说道:“我拭目以待!”
“嗯。”
朱云峰把今天的饼画完,就说道:“那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等一下。”
朱元璋伸手说道:“还有事。”
“咋了?”
“你上次不是说要给我们拿手机和平板电脑吗?”
“这两天忙,没给你们下载资料,明天给你们送过来吧。”
朱云峰说道。
手机和平板电脑都买了。
但大明这边没有网,跟砖头没什么区别。
所以需要把各类史料下载到手机和平板电脑里才能观看。
文字资料倒是简单。
不过视频资料就得找。
而他恰好这两天去县里办事去了,一直没来得及。
“嗯,那尽快。”
朱元璋点点头道。
“对了。”
朱标忽然说道:“汪广洋自缢了,云峰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我坐着看。”
朱云峰一头雾水,后面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还问自己干嘛。
“汪广洋的死,可就意味着胡惟庸的案的开端。”
朱标意味深长地说道。
“嗯,这事老祖宗问过我,我也跟他说了,只除首恶,降低影响。”
朱云峰说道:“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师出有名,大明的问题就在于老祖宗和二祖做了太多师出无名的事,比如大肆牵连,搞太多屠杀,加上各种压迫式制度不合理导致。明初四大案,只有郭桓案是名正言顺地查贪腐,其余案件都是强加的罪名。你要集中皇权没问题,但必须要有充分的名义。不然随便按个罪名,朝野上下肯定不服。”
朱标就又追问道:“有什么具体方式吗?”
“.”
朱云峰想了想,目光在朱元璋和朱标脸上扫过。
朱标一脸好奇,朱元璋则面沉如水。
其实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并不希望朱云峰过多干涉他的大明江山。
皇帝可以把权力分给自己的儿子,那是因为在他的心目当中,自己的长子是一位优秀的继承人。
他可以继承自己的大明江山,分享权力只是培养长子的过程。
然而眼前这位二十多代的后辈子孙,可跟他没有亲情一说,以前就素未谋面,自然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什么感情。
所以朱元璋不允许朱云峰对大明指手画脚。
但儿子问了,他也不会反对。
至于朱云峰,他自己隐隐能够感觉到朱元璋的想法。
这是一种直觉,朱元璋似乎本能想把他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
不过对于他来说,其实无所谓。
又不是穿越到古代回不来,随时可以进出自如的情况下,对古代生活本来就没什么向往。
古代唯一一点好可能就是空气稍微清新点,没那么多科技与狠活。
相比之下现代生活就太好了。
吃得好住得好,科技、医疗、教育等各方面条件也好。
脑子有病才喜欢古代不喜欢现代。
但朱标似乎不这么想。
颇有点想拉自己进入大明权力中心的意思。
朱云峰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却也懒得细究,而是说道:“那要看怎么个处理方式了。”
“哦?”
朱标问道:“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
朱云峰耸耸肩说道:“看是上下都信服的局面,还是敢怒不敢言的局面。”朱标立即道:“先聊聊如何上下都信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