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风吹稻花香(2 / 2)
看着自己祖宗打下的江山在一天天变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裕强大,在心里也有种成就。这都是朕打下来的江山啊。
朱云峰站在山坡上,远眺西南方向,沃野千里的良田金黄灿灿。
更远的地方今年又开拓出了上万亩,种下了很多玉米、土豆、红薯、生,甚至还有辣椒。
现代高产农作物已经在大明生根发芽,大明的明天很美好。
下午时分,众人把最后一台机器组装好。
工坊位于皇庄的东面,距离秦淮河大概一里地。
因为秦淮河偶尔会涨水,万一有洪水把工坊淹没了就不好。
所以基础用水就只是挖了一条水渠过来,再装个过滤器,差不多能满足工厂用水。
毕竟就是个小作坊。
此刻工坊用的是铁皮搭建起来,周围都是铁架子,地面铺了水泥,从外面接电线进来,电闸放在了门口附近。
~~
外面大量侍卫保护,里面则有十多个工匠,都是从城里的武器工坊招募过来的匠人。
朱元璋现在的南京城什么东西都多,就是缺普通市民。
其他的官员、士兵、工匠都有。
事实上目前的南京城基本也没有任何商业以及居住意义。
打下来后老朱就把原住民迁徙走了,这些年好不容易又搞了些居民出来,一个胡惟庸案又是流放又是屠杀。
如今胡惟庸案波及倒没那么广,但也没有到明朝后期吸引大量人口进来的时候。
因而普通市民人数还是远少于特殊职业。
这些工匠原本负责的是南京以及周边城池内外几十万大军的武器制造,朱标从中找出了手艺最好的师傅。
“马上就要开工了,现在心情怎么样?”
朱云峰拍了一下朱棣的肩膀。
朱棣深呼了一口气道:“现在只觉得我也有点用了。”
“搞起来。”
“咔嚓!”
朱棣摁动了机器开关。
顷刻间冲压机就往下降,在平台上狠狠地砸了一下。
“这是什么?”
“好生厉害,如果在上面放模具的话”
“它居然能够自己动起来。”
诸多工匠惊讶不已。
这冲压机很大,足有三米高,光重量就有两吨重。
虽然发过来的是拆卸后的部件,但就这玩意儿朱云峰和朱棣他们足足组装了三天。
但组装好之后操作也还算方便。
连接电源后,再把需要印的模具放在上模与下模位置,这样再把银币放在固定位置,一摁开关,直接能生成几十枚洪武银元。
朱棣把冲压机关掉,又走向车床,启动之后车刀瞬间旋转起来。
接着他把其它的机器都试了试,确定都能正常启动了。
“可以了,都能用。”
朱棣说道。
朱标长呼了一口气,点点头道:“好,四弟,这儿就托付给你了。”
“我尽量几天时间教会他们怎么用。”
“嗯。”
“累死了,走吧,出去休息休息。”
朱云峰和季赫后背已经被汗水打湿,为了装这最后一台冲压机,他们累得不行了。
从工坊里走出来,朱棣还待在里面,里面发出嘎吱嘎吱的机器声响。
外面架设的电线从河边发电厂一路拉到这边工坊来。
田园间一根根电线铺设,朱云峰不自觉想起了小时候在稻田看到的模样。
那时走在乡野间,蛙声一片,田埂有时候会看到稻草人和电线杆。
特别是盛夏的时候,停电反而成为家常便饭。
如今走在这田野里,心境也变得不同起来。
“这段时间你们都辛苦了。”
朱标双手背负在身后,轻笑道:“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明天开始搞化学吧。”
朱云峰扭过头看了眼工厂方向,说道:“老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明天他肯定要自己造枪了,我也得加快速度,把子弹造出来。”
“子弹好造,有了工厂,直接流水线做空壳子弹。但你这底火得靠谱点,万一没搞好,别把自己给炸了。”
季赫担忧说道。
现在算是有了个小作坊,基本上啥都能搓出来了。
枪械、子弹。
但子弹需要放底火进去。
虽说硅藻硝化甘油比较稳定,是二战枪械的主要底火。
可制作过程怎么办?
“小问题。”
朱云峰摆摆手道:“之前在网上看了很多制取方式,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小心一点是不会产生爆炸的,加入甘油才会。”
“那就好。”
季赫放下心来。
“而且还可以提前加入硅藻土,这样就不会有问题了。”
朱云峰走在田埂间。
朱标依旧穿着宽大的袍服,双手背负着走路,说道:“要是危险,让别人去做吧。”
“他们不会操作,而且别人的命也是命嘛。”
朱云峰摇摇头:“反正有试验用的防护服,最主要其实还是硫酸和硝酸都有毒,得避免直接接触,到时候滴入甘油的时候我用长条滴管离远点就行,不用担心。”
这年头真就是有钱什么都买得到。
他买实验器材的时候,直接就说了希望要更安全的东西,人家光滴管就弄了个三米长的。
要是加入硅藻土,再加入甘油的时候还爆炸,只要东西不多,三米距离,总该是安全的了吧。
所以其实完全不用担心。
毕竟工业硝酸甘油都是工厂里出来,往往做起来都是几吨几吨的弄,要是真有那么危险,这世上早没人生产硝酸甘油了。
“那就好。”
朱标放下心来,他最怕的是朱云峰出意外。
三个人顺着田埂徐徐行走。
傍晚时分,天边的火烧云渲染了半边天际,有暮鸦翱翔归来,落入了对岸秦淮河东南方的树林里。
一阵清风拂过,吹来满是稻清香。
(本章完)
↑返回顶部↑